[发明专利]同时除掉岩心内油与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2359.1 | 申请日: | 2008-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曲斌;张志宏;刘凤霞;李芝华;孔祥鹏;田宇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1N1/3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淑荣 |
地址: | 163453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除掉 岩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勘探与开发测试领域及其它领域所用的同时除 油除盐方法,尤其是一种同时除掉岩心内油与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勘探与开发技术中,研究储层岩石物性等特征如岩石孔隙 度、渗透率、饱和度等,需要除掉岩石孔隙内的原油与各种盐类。以 往采用的方法(称该方法为分步除油除盐法)是先利用乙醇与苯1∶ 3溶液,通过索氏抽提器抽提60~72小时,除掉岩心内的原油,烘 干后再装入溶剂为甲醇的索氏抽提器,抽提60~72小时,除掉岩心 孔隙内的盐。采用该除油除盐方法的缺点:两次装取样品;抽提时间 长,需要120~144小时;近似100%的甲醇溶剂,属于剧毒物质,极 易挥发,对人有很大的伤害性。因此,对于高矿化度含油岩石除油除 盐较费力,且工作效率低,易造成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除掉岩心内油 与盐的方法,该方法降低了乙醇与甲醇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 低了甲醇溶液毒性,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同时除掉岩心内油与盐的方法采 用甲醇与苯1∶1比例的溶剂,利用索氏抽提器进行除油除盐抽提, 经60~72小时的抽提能够同时除掉岩心孔隙内的原油与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方法属于利用液体与液体间、液体 与固体间相互混溶性质将某物体内的不同物质(液体和/或固体)通 过索氏抽提器(或其它浸泡、抽提装置)被溶液从物体孔隙内同时除 掉的方法。本方法改变原来的除油除盐所用试剂及试剂比例,采用甲 醇与苯1∶1比例的溶剂,利用索氏抽提器进行除油除盐抽提,经60~ 72小时的抽提能够同时除掉岩心孔隙内的原油与盐(称该方法为一 步除油除盐法)。采用一步除油除盐法进行除油除盐节省了洗盐时间, 降低了乙醇与甲醇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一步除油除 盐法采用50%的甲醇溶液做试剂,降低了甲醇溶液毒性,提高了安全 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为验证一步除油除盐法的 有效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方法实验:选择一批高矿化度含油样品690 块,样品质量一般为15~30g,样品含水一般为0.2~1.4mL(样品含 水多少与岩性、含油性、样品大小等因素有关),分成甲已两组,每 组345块,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分批进行除油除盐。分步法除油除 盐的实验为:先用乙醇-苯1∶3溶液除油,再用甲醇-苯1∶1溶液除 油与除盐,然后再用甲醇100%溶剂除盐;与前文提到的分步除油除 盐区别在于增加了甲醇-苯1∶1溶液除油除盐实验,目的是检验甲醇 -苯1∶1溶液除盐效果。上述三种除油除盐方法分别经60~72小时 的抽提,进行烘干称重(其部分样品见表1),对比三种实验质量, 乙醇-苯(1∶3溶液)除油后的质量明显大于后两者,与甲醇-苯(1∶ 1溶液)除盐后最大质量差为0.132g,平均为0.08g。而经甲醇-苯 除岩后再用甲醇除盐,其二者质量差很小,最大为0.019g,平均为 0.006g,说明甲醇-苯(1∶1溶液)已经起到很好的除盐作用。
一步法除油除盐的乙组采用甲醇与苯1∶1比例的溶剂利用索氏 抽提器抽提60~72小时,进行烘干称重(其部分样品见表2),质 量为M1。然后将该样品再采用上述分步法除油除盐,除油后的质量 为M2,除盐后的质量为M3,对比M1、M2、M3近似相等,差值小于 0.02G,三者有大有小。说明采用一步法除油除盐是有效的、可行的。 能够达到岩心同时除油除盐的目的。两种方法的比较:一步除油除盐 法,节省了洗盐以及中间烘干、称量等所用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与 材料的消耗,工作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同时,降低了甲醇溶液浓度, 提高了安全性。
表1塔1井高含盐岩心乙醇-苯-甲醇(分步法)除油除盐洗实验数据表
表2塔1井高含盐岩心甲醇-苯(一步法)除油除盐洗实验数据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2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口”字型预制构件的隧道结构
- 下一篇:铁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