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计算机的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装置与计算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2543.6 | 申请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7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富聚;朱良斌;周旸;张澄伟;张启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计算机 电源 管理 方法 装置 计算机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电源供应装置与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延长使用时间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电源供应装置 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
背景技术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如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有着体积小、重量轻、携 带方便等特性,能够让使用者轻易地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进行工作,并使用计算机系统的 各种功能,而不必再被笨重的桌上型计算机限制在桌面之前。
一般而言,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包含一充电电池,用以提供其操作所需的电源,进而达 到便携操作的目的。由于充电电池所能储存的电量有限,当充电电池的电量耗尽时,使用 者必须更换电量充足的电池或使用其他电力来源,才能继续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然而, 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者未携带多余的电池或无法寻得可用且充足的电力来源时,则使用 者将无法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系统。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公知技术可使用光能或机械能转电能的供电装置,提供电能至便 携式计算机系统。然而,这类能量转换装置仅能提供变动式电源而无法提供稳定及充足的 电能,造成所提供的电能可能不足以驱动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或只足够进行充电,因 而影响使用便利性。
在此情形下,另一公知技术使用二个以上的充电电池作为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电力来 源,其主要概念是将充、放电的操作分开。也就是说,当一充电电池供电至便携式计算机 系统时,另一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因此,使用者可在进行充电的同时,正常使用便携式计 算机系统的功能。然而,若充电电流小于放电电流,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终究会无法使用。 因此,针对上述多电池的供电体系结构,其操作方式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一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及 其相关电源供应装置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一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该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包含 有多个储电装置,用来储存电源并输出一放电电流至该便携式计算机系统,该电源管理方 法包含接收一电源,并产生一对应的充电电流,以对该多个储电装置的一储电装置进行充 电;以及比较该放电电流与该充电电流,并据以调整该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耗电量。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用于一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电源供应装置,包含有多个储电装置, 用来储存电源并输出一放电电流至该便携式计算机系统,以驱动该便携式计算机系统;一 充电装置,用来接收一电源,并产生一对应的充电电流,以对该多个储电装置的一储电装 置进行充电;以及一控制装置,用来比较该放电电流与该充电电流,并据以调整该便携式 计算机系统的耗电量。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包含有一主机,用来执行运算功能;一电源供 应装置,包含有多个储电装置,用来储存电源并输出一放电电流至该主机,以驱动该主机; 一充电装置,用来接收一电源,并产生一对应的充电电流,以对该多个储电装置的一储电 装置进行充电;以及一控制装置,用来比较该放电电流与该充电电流,并据以调整该主机 的耗电量。
本发明可改善多电池系统的供电方式,使得使用者可在进行充电的同时,正常使用便 携式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同时适当地调整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耗电量,使充、放电的速度 相同或减缓放电的速度,进而延长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电源管理流程的示意图。
图3A为图1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器的操作速率示意图。
图3B为图1中一放电电流与充电电流的变化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便携式计算机系统
100 主机
102 电源供应装置
104 储电装置组
106 充电装置
108 控制装置
B_1~B_n 储电装置
iDIS 放电电流
iCH 充电电流
PWR 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2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