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材料馈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3152.6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2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平三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共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1D43/02 | 分类号: | B21D43/02;B21D43/09;B65H20/00;B65H20/04;B65H51/00;B65H51/08;F16F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浦易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馈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定量接着预定量地将诸如片材、线材等的材料间歇地馈送到诸如压力设备等的加工机器的材料馈送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于高速度、高精度地将用于电子元件行业中所用的小型部件的材料馈送到压力设备的材料馈送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使用材料馈送设备预定量接着预定量地将围绕缠卷装置卷绕的材料间歇地馈送到压力设备以使材料经受压力加工来制造诸如连接器、端子等的小型电子元件(例如,参见JP-A-2004-142876)。
为了使这种小型电子元件高速度、高精度地经受压力加工,必须使压力设备能高速度、高精度地运行,并使材料馈送设备能高速度、高精度地馈送材料。
传统上,将诸如片材、线材等的材料间歇地馈送到诸如压力设备等的加工机器的设备包括辊馈送器和夹持馈送器等,辊馈送器将材料插设在主辊和副辊之间以输送材料,夹持馈送器将材料插设在固定夹持器和移动夹持器之间,该移动夹持器可沿着朝向和远离该固定夹持器的方向移动以输送材料(例如,参见美国专利第5,720,421号和JP-A-2000-135530)。
还有,已知一些辊馈送器构造成:主辊由伺服电动机可转动地驱动以能与压力设备同步运行(例如,参见美国专利第5,720,421号)。
传统上,据说10G至20G的冲击力作用在压力设备的压力加工中,当材料馈送设备安装至压力设备时,必须牢牢地夹紧材料馈送设备和压力设备以减小冲击力的影响。因此,恐怕由发生在压力设备上的冲击力引起的振动会直接传递到材料馈送设备,这种振动引起材料馈送精度降低和在盖子等的安装状态是不稳定的一位置上发生损坏。传统上,为了避免这一缺点,可能经受损坏的部分通过诸如橡胶等的减振构件(缓冲构件)安装至其中产生振动的诸如压力设备等的设备(例如,参见JP-U-6-76744)。
相关技术中的减振构件合适地设置在不影响材料馈送精度的位置,例如在诸如盖子等的安装件和压力设备之间,但不适于在不利地影响材料馈送精度的位置使用。
例如,在上述辊馈送器中,主辊由伺服电动机可转动地驱动,伺服电动机的转动直接影响材料馈送精度。因此,恐怕当伺服电动机和压力设备直接夹紧在一起时,由发生在压力设备上的冲击力引起的振动会直接作用在伺服电动机上,从而引起材料馈送精度降低和伺服电动机、与其相关联的电信号发送电路等损坏。
为了避免这一缺点,可设想藉由减振构件在伺服电动机和压力设备之间的安装部中提供弹性。然而,当伺服电动机的安装部具有比所需更大的弹性时,恐怕材料馈送精度会降低,所以很难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抵抗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材料馈送设备,该材料馈送设备具有减振结构,其中来自外界的冲击和振动很难传递到材料馈送装置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材料馈送设备,该材料馈送设备包括:内部罩壳,内部罩壳在其中容纳材料馈送装置;外部罩壳,外部罩壳包围内部罩壳且通过减振构件连接至内部罩壳;以及限振构件,限振构件设置在内部罩壳和外部罩壳之间,以将当冲击力作用在外部罩壳上时通过减振构件传递至内部罩壳的振动的自由度限制在一个方向。
在本发明中,罩壳是双层结构,从而由作用在外部罩壳上的冲击力引起的振动通过诸如抗振橡胶等的减振构件(或称缓冲构件)减振并传递至内部罩壳。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容纳在内部罩壳中的材料馈送装置、与其相关联的电信号发送电路等损坏。
当振动产生时,诸如抗振橡胶等减振构件趋于沿着X轴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垂直方向)和Z轴方向(纵向方向)自由移位,这些轴彼此垂直,并且减振构件趋于沿着绕相应轴扭转的方向自由移位。然而在本发明中,限振构件将从外部罩壳通过减振构件传递至内部罩壳的振动的自由度限制在一个方向。因此,因为容纳在内部罩壳中的材料馈送装置只沿垂直方向振动,所以可稳定地实施高速度、高精度的材料馈送。
当材料馈送设备固定至所用的压力设备时,由发生在压力设备上的冲击引起的振动的方向主要是垂直的,而通过材料馈送设备将材料馈送到压力设备的馈送方向是水平的。因此,限振构件较佳的是将传递至内部罩壳的振动的自由度限制在垂直方向。由于这种结构,即使当振动传递至容纳在内部罩壳中的材料馈送装置时,振动的方向也是垂直的,且材料沿水平方向馈送的精度几乎不受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共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三共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1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