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新的代谢途径方式由可再生的原材料通过发酵获得丙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3919.5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S·弗塞克;S·沙弗;W·弗赖塔格;F·G·施米特;M·奥尔谢尔;G·格伦德;W·施米特;H·J·巴尔;R·-J·费希尔;A·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28 | 分类号: | C12P7/28;C12N9/16;C12N9/00;C12N15/55;C12N15/5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文洁;林 森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代谢 途径 方式 再生 原材料 通过 发酵 获得 丙酮 | ||
1.由乙酰辅酶A起始制备丙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由酮硫解酶催化的由乙酰辅酶A酶促转化为乙酰乙酰辅酶 A;
B.由乙酰乙酰辅酶A酶促转化为乙酰乙酸和辅酶A
C.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的由乙酰乙酸脱羧产生丙酮和CO2, 或自发发生的,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B中,辅酶A不转移到受体分子中以及
步骤B中的酶促转化是由具有乙酰乙酸辅酶A水解酶活性、且 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1、3或5的多肽催化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的酶促转化是由具有酮硫解酶活性、且氨基酸序列为 SEQIDNo.16的多肽催化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的转化是由具有乙酰乙酸脱羧酶活性、且氨基酸序列 为SEQIDNo.18的多肽催化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的所述转化是自发发生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的酶促转化是由具有乙酰乙酸辅酶A水解酶活性、且 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1的多肽催化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的酶促转化是由具有乙酰乙酸辅酶A水解酶活性、且 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3的多肽催化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的酶促转化是由具有乙酰乙酸辅酶A水解酶活性、且 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5的多肽催化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微生 物进行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微生物至少包含:
a核酸,其编码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多肽,和
b核酸,其编码权利要求5-7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多肽,和
c核酸,其编码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多肽,
使用核酸a,b和c以保证所述多肽在所述微生物中表达。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酸a选自:
序列17或其互补链所描述的DNA序列。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核酸c选自:
序列19或其互补链所描述的DNA序列。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核酸b选自:
序列2或其互补链所描述的DNA序列。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核酸b选自:
序列4或其互补链所描述的DNA序列。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核酸b选自:
序列6或其互补链所描述的DNA序列。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核酸a,b和c位于一条 核苷酸链上,且其后者选自:
具有如SEQIDNo.7所示的核酸序列的质粒pSKatt,
具有如SEQIDNo.8所示的核酸序列的质粒pKSatt,
具有如SEQIDNo.9所示的核酸序列的质粒pUC19att,
具有如SEQIDNo.10所示的核酸序列的质粒pUC18att,
和
具有如SEQIDNo.11所示的核酸序列的质粒pUC19ay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9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