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封闭件安全铰链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3957.0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4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H·Y·张;B·拉迪二世;P·R·米尔尼克;R·P·麦肯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7/00 | 分类号: | E05D7/00;E05D11/10;E05F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群峰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封闭 安全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车辆封闭件,更具体地涉及车辆封闭件的安全铰链。
背景技术
安全铰链用于车辆封闭件例如枢转打开的侧门。安全铰链停止门的运动,当门摆到其完全打开位置时,吸收门打开的动能以将门停止。因此,门快速摆动打开时,就在行程的最后,安全铰链和与其连接的构件承受最大冲击负载(安全负载)。安全铰链和与其连接的构件,例如门柱和门板,必须设计成能在车辆的使用期间重复地吸收这种最大负载。
发明内容
一个实施例包括枢转地连接于车体的车辆封闭件用的安全铰链。该安全铰链包括:主杆,具有构造成枢转地接合车体和封闭件之一的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端盖,固定于相对的第二端;支撑件,安装在车体和封闭件之另一上,主杆延伸穿过支撑件;和减震器,安装于支撑件上,位于端盖和支撑件之间,减震器构造成当压缩在端盖和支撑件之间时吸收封闭件的运动能量。
一个实施例包括枢转地连接于车体的车辆封闭件用的安全铰链。该安全铰链(check link)包括:主杆,具有枢转地接合车体和封闭件之一的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端盖,固定于相对的第二端;和气动减震器,位于端盖以及车体和封闭件之另一之间,减震器包括气室和来自气室的气孔,气孔构造成控制气室和大气之间的气流,减震器构造成压缩时能弹性地吸收封闭件的运动能量。
一个实施例包括一种当封闭件接近其运动终端位置时吸收相对于车体可枢转的封闭件的运动能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封闭件行程的第一部分内允许自由枢转运动;在封闭件行程的第二部分内邻近运动终端位置接合气动减震器;在封闭件行程的第二部分内增加减震器内的气压,以吸收封闭件的运动能量;以及在行程的第二部分内,减小气动减震器内的一部分气压。
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安全铰链在行程的更大部分内吸收封闭件打开的能量,由此减小由安全铰链和车体吸收的最大负载。通过减小最大负载,可以减少支撑安全铰链负载的车辆和封闭件结构所需的加强件。这减少了在这些情况下车辆和封闭件结构的重量。
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安全铰链还可以作用封闭件的保持打开装置。
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减慢封闭件的运动逐渐到达完全打开位置,从而减小行程终端的冲击,安全铰链可以产生更高质量的封闭件/车辆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部分的透视图;
图2为安全铰链和车体以及封闭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安全铰链的放大的示意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安全铰链的组件的放大的示意透视图;
图5与图3相似,但示出了安全铰链的第三实施例;
图6与图4相似,但示出了第三实施例;
图7与图3相似,但示出了安全铰链的第四实施例;
图8为第五实施例的安全铰链的一部分的示意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总体以20标示的车辆。车辆20包括车体(结构)22,封闭件24枢转安装于车体22。例如,封闭件24可以是枢转安装于车辆A柱26的侧门。在示出了侧门的示例的同时,本发明可以使用其他封闭件,例如车厢盖(未示出)或发动机罩(未示出)。封闭件24可以包括封闭件内面板28和封闭件外面板30,安全铰链32安装于这些面板28、30之一上。
安全铰链32包括主杆34,其在第一端具有紧固件凸片36,紧固件凸片36通过紧固件39安装于A柱26上的连接支架38。主杆34的第二端40固定于端盖42。安全铰链32还包括安装在端盖42和支撑壳体46之间的一对空气式减震器44。支撑壳体46连接于安装座48,安装座48又安装于封闭件24。主杆34延伸穿过安装座48、支撑壳体46和减震器44之间,并能相对于这些部件滑动。可选地,如果需要,安全铰链32可以颠倒,第一端安装于封闭件24,与闭合连接体32相互作用的第二端安装于车体。
各减震器44包括内气室杯50,在外气室杯52内部可伸缩地滑动并在外气室杯52内形成密封,从而在各减震体44内形成气室。外气室杯52安装于支撑壳体46。螺旋压缩弹簧(在本例中未示出)可以安装在各减震器44中。而且,虽然示出了两个减震器44,但是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其他数量的减震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9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
- 下一篇:具有氧浓度特性改进的半导体单晶生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