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笔自动固定及退出机构和应用该机构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4258.8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2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洪佑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0 | 分类号: | H05K7/10;H05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雪静;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笔 自动 固定 退出 机构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触控装置的触控笔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触控笔自动固定及退出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电子装置,例如触控显示器(Touch Control Monitor)、平板计算机(Tablet 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手机等,是以触控面板接受使用者的碰触后,侦测使用者的碰触点及对应的像素,而执行被点选的图标所对应的应用程序,或是于画面上绘制对应碰触轨迹的轨迹线。
针对相对小尺寸的触控介面,例如个人数字助理的显示器,使用者必须使用触控笔(Stylus)碰触显示面板,才能点选相对较小的图示或进行精确的轨迹描绘。对于电磁式触控面板,例如平板计算机的显示面板,使用者也必须使用专属的触控笔碰触显示面板,才能发挥触控作用。
针对采用触控笔的触控装置而言,触控装置的本体上设置一插设孔,用以供触控笔被插设于其中。当由插设孔取出触控笔时,使用者必须使用指甲勾取触控笔的末端,慢慢地令触控笔由插设孔中退出,直到触控笔外露的部分长度可以供手指直接抓取为止。
采用前述的取出方式,容易在勾取触控笔时对触控笔的笔杆产生弯矩。由于个人数字助理或手机等触控装置的触控笔的笔杆相对较细,受到弯矩之后容易被折断。同样地,于使用者插入触控笔至插设孔时,在完全将触控笔推入插设孔时,也容易对触控笔造成弯矩,导致触控笔被折断。
发明内容
于习知技术的小尺寸触控电子装置中,因触控笔尺寸相对短小,不易插入触控电子装置的插设孔中,也不易由插设孔中取出。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笔自动固定及退出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子装置,用以使触控笔自动地退出插设孔或固定于插设孔中。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笔自动固定及退出机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本体、触控介面组件、触控笔、及触控笔自动固定及退出机构。本体具有一插设孔,用以供触控笔插设于其中。触控介面组件设置于本体表面,以供触控笔点触操作。触控笔自动固定及退出机构包含第一磁性组件及第二磁性组件。其中,第一磁性组件设置于本体中,且位于插设孔的一侧。第二磁性组件设置于触控笔,与第一磁性组件磁性相斥而以一斥力推动触控笔移动于插设孔,致使当触控笔分别于插入及退出插设孔时,藉由斥力的推动而使触控笔分别固定及退出于插设孔。
于本发明中,使用者只需要小幅度手动地移动触控笔,就可以透过磁力相斥,使触控笔自动地深入插设孔中,或是由插设孔退出。使用者不需要长行程移动触控笔,降低对触控笔造成弯矩的机率,避免触控笔折断。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A及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形态的立体图。
图5A及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6A、图6B、及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笔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揭示第二磁性组件移动至第一磁性组件的一侧。
图8B为图8A中,第一磁性组件及第二磁性组件的磁极相对位置及斥力方向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揭示第二磁性组件移动通过第一磁性组件的一侧。
图9B为图9A中,第一磁性组件及第二磁性组件的磁极相对位置及斥力方向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揭示第二磁性组件移动至第一磁性组件的一侧。
图10B为图10A中,第一磁性组件及第二磁性组件的磁极相对位置及斥力方向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本体
11插设孔
11a开口
13卡掣件
15导引槽
20触控介面组件
30触控笔
21显示面板
32杆身
34笔尖
36卡掣部
38导引槽
40触控笔自动固定及退出机构
41第一磁性组件
42第二磁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42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接口电路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