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修剪压制产品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4600.4 | 申请日: | 200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7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H·博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勒.马蒂尼控股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38 | 分类号: | B26D1/3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瑞士黑***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修剪 压制 产品 装置 | ||
本申请是于2004年9月30日提交的题为“用于修剪压制产品的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85201.2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修剪一个压制产品的装置,具有要被修剪棱边的压制产品被输送到一个切割装置前面,该切割装置由一个静止的切刀和至少一个与这个静止切刀共同作用于一个圆形切割轨迹的、固定在一个旋转的滚筒上的对应切刀所组成。
背景技术
由CH 687 371 A5已知一种这样的装置,其中对于一个由多个旋转的输送单元组成的输送装置输送的压制产品穿过一个沿着输送装置设置的切割装置并同时被静止的或旋转的刀刃在一个棱边上被修剪,其中在压制产品对面一侧上具有一个以输送装置节拍旋转驱动的设备用于构成悬挂压制产品的支承装置。
在这种切割装置上对切割质量、切割效率和切刀的寿命提出高要求。
因此,如果切刀不象现有技术那样在整个切割长度上置于切割连接或者如果切刀只产生局部地切割应力,已经证实是有优点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已知上述形式的装置,通过它可以实现高的切割精度和切割效率,而不增加所需的能量也不降低切刀的使用寿命。
按照本发明这个目的由此得以实现。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剪压制产品的装置,其中具有要被修剪棱边的压制产品被输送到一个切割装置的前面,该切割装置由一个静止的切刀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静止切刀共同作用于一个圆形切割轨迹的、固定在一个旋转滚筒上的对应切刀组成,其中基本垂直于对应切刀的旋转方向延伸的所述切刀具有一个沿着从由对应切刀的切割轨迹构成的圆柱体扇区的母线螺旋形延伸的切割棱边,该切割棱边固定在一个沿着圆柱体扇区的母线延伸的刀柄上。其中,切刀的切割棱边形成在背离切割轨迹的平面侧上并且能够被重磨。由此能够比目前以更小负荷的装置部件实现压制产品的更柔和修剪和更小的噪声。
与圆形切割轨迹相关在切刀上保留一个相应圆柱形表面。该圆柱形表面延伸到切刀切割棱边的后面并终结在切刀的刀柄上。
为了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重磨切刀,将刀柄可拆卸地固定在一个刀架上是有利的。
如果所述刀柄是条形并由此易于取出,是特别适合于一个切刀的。
所述刀架通过一个对应于螺旋形延伸的切割棱边上升/下降的用于夹紧切刀的夹紧面构成是有利的,由此保证将切刀精确地定位在刀架上。
刀架的夹紧最好通过一个可拆卸固定的夹紧条构成,它已经证实对于切刀的装配和拆卸是有利的。
对于所述切刀的第一实施例将这个切刀,相对于一个刀架上的基准止挡定位在刀柄的一个背面上,因此所述切刀在每次例如为了重磨从刀架上取下后可以再固定在初始位置上。
对于所述切刀的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这个切刀沿着切割轨迹可调整,因此例如在刃磨后可以调整到初始切割位置。
如果对于第一切刀所述切割棱边在背离切割轨迹的平面上可以重磨,已经证实是有利的,由此在刃磨后无需特殊的切刀调整工作而是需要调整刀架。
所述刀架的再调整通过一个有利地围绕对应切刀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实现。
所述切割装置最好具有一个旋转的切割滚筒,在其上固定至少一个对应切刀。
通过使切刀的切割棱边可以具有一个垂直于旋转方向取向的直线切割棱边,使压制产品的修剪不在切割棱边的整个长度上进行,而是与一个剪刀剪切一样沿着切割棱边实现。
有意义的是,所述对应切刀径向上相对于切割滚筒的旋转轴线可调整地构成并可以固定,使得切割缝隙的再调整也可以无需重磨切刀地实现。
最后,所述切刀在切割位置上的精确调整可以围绕切割滚筒的旋转轴线旋转和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借助于多个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要明确地描述所有在描述中未提及的细节。在附图中:
图1为一个按照图3中截切线I-I的刀架横截面,
图2为一个刀架的截面图,它具有刃磨的切割棱边,
图3为一个按照图4中截切线III-III的纵向截面图,它表示一个用于修剪压制产品的装置,
图4为一个按照图3中IV-IV截切线截切装置的一个横截面,
图5为一个按照图8中截切线V-V的刀架横截面图,
图6为在图1,2,3和4中的刀架空间视图,
图7为按照图8中的截切线VII-VII的切割装置横截面图,
图8为按照图7中箭头X的切割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勒.马蒂尼控股公司,未经米勒.马蒂尼控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4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管芯半导体封装
- 下一篇:形成具有匹配几何形状的集成电路部件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