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耦合涡流传感器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5054.6 | 申请日: | 2004-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Y·戈特基斯;R·基斯特勒;A·欧萨斯;C·弗罗因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4 | 分类号: | B24B37/04;B24B7/20;B24B49/10;H01L2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 嘉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耦合 涡流 传感器 测量 薄膜 厚度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是提交于2004年12月6日,申请号为“200480042104.3”,题为“通过 耦合涡流传感器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和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背景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半导体制造,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晶片处 理过程中过程控制的在线计量学。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有多个步骤,其中底部衬底经历各种各样 的层的形成和去除。小的特征尺寸、严格的表面平面性要求,与不 断地寻求增大产量相结合,使得人们极其希望当已经达到正确的厚 度时,亦即,当达到工艺步骤的终点时,停止所述过程。
涡流传感器用于位移、接近度和薄膜厚度的测量。所述传感器 依靠由7贴近正被测量的物体的探测线圈的波动电磁场在样品上引 起的电流感应。波动电磁场是由于交变电流通过所述线圈而建立的。 波动电磁场感生涡流,涡流扰乱主磁场,其结果是改变所述线圈的 电感。
图1是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简化原理图。交变电流流过贴近 导电物体102的线圈100。所述线圈的电磁场在导电物体102内感生 涡流104。涡流的振幅和相位又影响所述线圈上的负载。因而,所述 线圈的阻抗便受到位于附近的导电物体中感生的涡流的影响。测量 这种影响,以便检测导电物体102的接近度以及所述物体的厚度。 距离106影响涡流104对线圈100的作用,因此,若物体1002移动, 则来自监测涡流对线圈影响的传感器的信号也将变化。
试图使用涡流传感器来测量薄膜的厚度的成效有限。因为来自 涡流传感器的信号对薄膜的厚度和衬底至传感器的距离两者都敏 感,必须求解两个未知数。图2是具有涡流传感器的晶片载体的原 理图,涡流传感器用来在化学机械平面化工艺(CMP)过程中测量晶片 的厚度。晶片载体108包括涡流传感器110。在CMP操作过程中,由 载体108的载体薄膜112支持的晶片114被压在衬垫116上,以便将 晶片的表面平面化。衬垫116由不锈钢底板118支持。
图2配置的一个缺点来自载体薄膜的可变性,可能改变+/-3密 耳。因而,载体薄膜导致晶片和传感器之间距离的相当大的可变性。 另外,施加在载体薄膜上的不同的向下压力随着载体薄膜的压缩引 起进一步的变化。因此,对影响距离而后者又影响传感器的厚度测 量值的所有这些变量都进行标定,变得极其困难。这种配置的另一 个缺点是由与正在被测量的导电材料隔开的另一个导电材料的存在 引起的,这一般称作第三物体效应。若导电层的厚度小于所谓趋肤 深度,则来自线圈的电磁场将不会被完全吸收,而将部分地穿到图2 衬垫116的不锈钢底板118。这将在不锈钢带内感生附加的涡流,从 而影响来自涡流传感器的总信号。另外,应当指出,衬垫随着时间 的磨损或受腐蚀导致不锈钢底板和涡流传感器之间距离的变化,这 影响对涡流传感器总信号的贡献。因而,当连续地处理晶片时必须 考虑磨损因素。因而,由于被引入厚度测量的可变性的缘故,误差 的数量高得无法接受而且不可预测。
鉴于上述各点,有必要消除或补偿在工作状态下固有的可变性, 以便可以确定准确的终点,更精确地达到所需的厚度。
发明概要
广义而言,本发明通过确定在理想的状态下亦即在不工作的状 态下晶片的厚度,并提供所述厚度以便可以考虑或抵消由在加工操 作过程中引入的未知数造成的可变性,满足这些需求。
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把薄膜厚度测量过程中 的噪声减到最小的方法。所述方法从把第一涡流传感器设置成朝向 与导电薄膜关联的第一表面开始。所述方法包括把第二涡流传感器 设置成位于导电薄膜的相反一侧并朝向与导电薄膜关联的第二表 面。第一和第二涡流传感器可以共享公用的轴线或彼此偏离。所述 方法还包括交替地向第一涡流传感器和第二涡流传感器供电,使得 第一涡流传感器和第二涡流传感器一次只有一个被供电。在本发明 的一个方面,在第一涡流传感器和第二涡流传感器之间切换电源的 操作之间包含延迟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来自第一涡流传感器 和第二涡流传感器的信号的组合计算薄膜厚度的测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5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