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用内衬层及使用其的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5238.2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祐和;野原大辅;中川大助;藤野健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5/14 | 分类号: | B60C5/14;B29C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内衬 使用 | ||
1.一种轮胎用内衬层,其通过在树脂层上层叠含弹性体成 分的组合物并照射使在所述树脂层与所述弹性体成分之间产生 部分地交联所需的能量射线来形成,所述弹性体成分由二烯类 弹性体组成,由所述含弹性体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的层通过硫化 与邻接橡胶部件进行共交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用内衬层,其特征在于,所 述能量射线为电子射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用内衬层,其特征在于,所 述含弹性体成分的组合物包含交联剂、交联促进剂及交联促进 助剂。
4.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及一对胎侧部以及 连接两胎侧部的胎面部,还具有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以环状 延伸、并增强其各部的胎体以及配置于所述胎体的胎冠部的轮 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体内侧的轮胎内表面具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 所述的轮胎用内衬层。
5.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用内衬层的制 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树脂层上层叠含弹性体成分的组 合物,然后,对其照射使在所述树脂层与所述弹性体成分之间 产生部分地交联所需的能量射线,所述弹性体成分由二烯类弹 性体组成,由所述含弹性体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的层通过硫化与 邻接橡胶部件进行共交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用内衬层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能量射线为电子射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用内衬层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含弹性体成分的组合物包含交联剂、交联促进剂 及交联促进助剂。
8.一种轮胎的制造方法,所述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及一对 胎侧部以及连接两胎侧部的胎面部,还具备在所述一对胎圈部 之间以环状延伸、并增强其各部的胎体以及配置于所述胎体的 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体内侧的轮胎内表面具有通过权利要求5~7中任 一项所述的轮胎用内衬层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轮胎用内衬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52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视电流传感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用于影响捻开效应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