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置元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6158.9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柳妍;杨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置 元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布局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放置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路布局使用人工方式来达成,但是如果电路的规划越复杂,相对地也越容易发生错误。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发明,目前电路布局的方式也能够通过各种电路布局软件来实现。通过计算机高速的运算能力,针对电路设计上的各种电路特性和特殊要求来做检查,省略以往耗时耗力的人工检查方式,更能辅助使用者将容易忽略的错误找出来,并于更快的时间来完成正确的电路图。
现有电路布局软件对于电路布局的检查方式,以各项电路特性及特殊要求作为布局规则或设定,并将其用于和使用者所绘示的电路布局做比较。通过上述的电路布局检查方式,当使用者绘示的电路布局违反预先设定的布局规则或设定,电路布局软件会提出警告,以避免使用者绘示的电路布局发生错误。
现有电路布局软件对于管脚之间的间距长度,所采用的检查方式为:对于具有相同网名(net)的管脚,计算这些管脚之间的连接走线(trace)长度总和,并将此长度总和与预定的电路布局规则或设定来做比较。如果此长度总和违反所要求的电路布局规则或设定,则电路布局软件会对使用者提出警告。图1为绘示现有的电路布局示意图。请参照图1,集成电路U1的管脚10耦接至电阻R1的管脚12和电阻R2的管脚14,电阻R2耦接至电容C1。假设在图1中,对于电容C1经由电阻R2至集成电路U1的管脚10的路径(以粗线绘示)长度有特殊需求(例如电磁干扰或电磁兼容),但现有电路布局的检查方式是针对电阻R1的管脚12、电阻R2的管脚14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10之间路径长度总和来做检查,将会影响电容C1在此电路布局中所发挥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置元件的方法,用于移动有特殊间距需求的管脚,并将这些管脚的间距和预定的间距极限值做比较,以确保这些管脚的间距不超出间距极限值,达成元件应有的功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置元件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第一元件的第一管脚和第二元件的第二管脚设定为管脚对;移动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比较管脚对的间距与预定的间距极限值;以及当管脚对的间距大于间距极限值时,则发出警告并同时拒绝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放置元件的方法还包括依据第一管脚的位置与第二管脚的位置计算出管脚对的间距;以及显示管脚对的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放置元件的方法还包括使用者设定间距极限值;以及当管脚对的间距小于间距极限值时,则允许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的移动。
本发明提出一种放置元件的方法,将第一元件的第一管脚和第二元件的第二管脚设定为管脚对,并在移动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时,针对此管脚对的间距和预定的间距极限值做比较。避免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的间距超过间距极限值,而导致失去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应有的功效。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现有的电路布局示意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放置元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放置元件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放置元件的方法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2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放置元件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放置元件的方法,使用于Mentor电路布局软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本实施例的说明,亦可以将本发明的放置元件的方法应用于其它电路布局软件。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放置元件的方法,包括:首先将第一元件的第一管脚和第二元件的第二管脚设定为管脚对(步骤S201)。在此第一元件为电阻R2,第一管脚为电阻R2的管脚14,第二元件为集成电路U1,第二管脚为集成电路U1的管脚10。接着如步骤S203所示,由使用者设定此管脚对的间距极限值。此间距极限值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此间距极限值亦可由Mentor电路布局软件指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61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雨雪粒子成像探测仪
- 下一篇:一种通航飞机ADSB发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