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夜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6160.6 | 申请日: | 200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V·D·阮 | 申请(专利权)人: | 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9/08;G02B5/28;B60Q1/04;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冰 |
地址: | 列支敦士*** | 国省代码: | 列支敦士登;L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系统 | ||
本发明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0580022689.7、申请日为2005年6月17日、发明名称为“汽车夜视系统”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夜视辅助系统。这样一种系统是众所周知的,其包括一个红外线探照灯,该红外线探照灯发出向外指向汽车前方的光束;并且该系统还包括一个红外相机以及一个用于以可视形式向驾驶员传递由相机拍摄的图片的系统。探照灯具有一个白光源和一个滤光器,该滤光器抑制光束源的光束的可见部分,并且传递处于红外区域中的部分。
背景技术
但是一种这样的滤光器在实践中通常会让一部分可见的、尤其是处于红光区域中的光束通过。但是在探照灯中,这样的红色透射光束不管其强度有多大都会成为干扰,因为它对于其它的驾驶员会导致汽车前侧和后侧之间的混淆。但是滤光器在抑制红光并同时保留红外光束有用部分、也就是保留800nm和1000nm之间的光束区域的光束方面的改进是非常昂贵的。在此的问题是,所述有待抑制的(红色)区域紧接在有用的透射的红外线区域中。为此有必要使滤波器的透射特性具有陡峭的棱边,因为在红色区域内必要的非常好的抑制与在IR区域中必要的非常好的传递正好相反。
为了解决该问题,DE 699 03 076中公开了一种红外线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滤光器,其透射率如此设计,使得其沿着该装置的一个轴线发射白色的和红外的光束,其中白色光束的强度虽然可以绝对不同于零,但是小于2000Cd。
这一点由此实现,即使滤光器传递红外光束(IR光束)、紫外光束(UV光束)以及可见的近兰和近红光束和在其之间的可见的具有黄绿基色的基本光束。图1根据DE 699 03 076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示出了一个陷波滤光器(Kerbfilter)的透射率T,示出了其作为波长λ的函数如何用于此。在此透射的可见残余光束叠加到白色印象中。
这样的陷波滤光器可以借助于多层系统实现。其反射和透射特性在此基本上基于干涉效应。根据现有技术,该滤光器如此实现,从而它可以传递光束源的可见光束,从而这些所传递的可见部分的合成得到白光(参见DE 69903076的权利要求3)。因为干涉滤光器显示出与角度相关的透射特性,但是该滤光器必须与探照灯的相应发光几何形状相匹配。例如图3a示出了一种具有一种发光几何形状的探照灯2,在该发光几何形状中所述滤光器10基本上受垂直作用。与此相反,图3b中的探照灯发光几何形状导致这样一种作用几何形状,在该作用几何形状中,所述垂直作用基本上不起作用。滤光器与相应的新的几何形状的这种匹配是费事的并由此非常昂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给出一种滤光器,其透射特性相对于发光几何形状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容差。
另一个问题是与这种干涉滤光器的制造相关的、很难避免的设计波动。确定透射特性的重要参数包括光学层厚以及层的折射值。在涂层过程中、或者更有可能在从一次涂层到另一次涂层过程中这种参数的微小波动会有这样的影响,即会传递可见光的哪一部分。在此很难遵守只使一小部分可见光束透过(例如在0.5%的区域内),并且因此在透射中微小的不可靠性就会导致颜色印象中很大的变化。
所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汽车的红外照明装置、例如探照灯来解决。该红外照明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发射白光的光束源和一个干涉滤光器,其中该装置能够沿着一根轴线发出白色光束和处于800和1200nm之间的波长范围内的红外光束,其中该红外光束具有大于25W/sr的强度,并且该白色光束具有不等于零的小于2000Cd的强度,并且所述干涉滤光器如此设置:在可见光范围内入射角为20°时平均透射度小于0.5%,并且透射度在800nm至1000nm的波长范围内大于75%。根据本发明:所述干涉滤光器如此设置:透射度从大约1040nm开始到至少25nm宽度的近红外区域小于60%,其中所述干涉滤光器如此设计:光谱特性具有一种陡的棱边,透射度50%-点处于780nm。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是提供一种方法,据此可以制造这些照明装置所需的具有高效率的干涉滤光器,而不需要昂贵的措施来降低制造波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未经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61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复方土霉素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