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7126.0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松冈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B6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缆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其能够抑制缆索的摆动从 而防止缆索被井道内的部件勾挂,上述缆索是指例如与轿厢一起移动的 主绳索或限速器绳索、或者将控制板和轿厢之间连接起来的移动接线等 存在于井道内的缆索。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电梯中,为了支承轨道,在井道内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 配置有多个支架。因此,当例如发生地震等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井道内 的绳索或移动接线摆动、从而被支架勾挂的情况。
因此,为了防止因地震等的摆动而造成绳索等被支架勾挂,提出了 在各支架间拉设丝线的电梯。由此,即使绳索等摆动,也能够抑制绳索 等进入各支架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9—43339号公报
但是,在支架的数量很多的情况下,在各支架间拉设丝线的作业需 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力。
此外,为了防止绳索等的勾挂,还考虑了拉设将井道的内壁面和支 架之间连接起来的丝线的方案,但是拉设丝线的作业很麻烦,而且在支 架由于地震的发生而相对于井道移位时,丝线有可能松脱或者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为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 一种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该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能够容易地设置 在井道内,而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缆索勾挂在井道内部件上。
本发明的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包括:限制部件,其配置在井道内, 用于限制存在于井道内的缆索的摆动;滑动体,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 置在限制部件上,通过相对于限制部件滑动,上述滑动体能够相对于井 道的内壁面接触和离开;以及施力体,其对滑动体朝与井道的内壁面接 触的方向施力。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中,通过滑动体相对于限制部件 的滑动,滑动体能够相对于井道的内壁面接触和离开,滑动体被施力弹 簧向与井道的内壁面接触的方向施力,因此,即使在井道的内壁面由于 例如地震的发生等而相对于限制部件移位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滑动 体相对于限制部件的滑动,来保持滑动体与井道的内壁面接触的状态。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缆索勾挂在井道内的部件上。此外,关于防缆 索勾挂装置在井道内的设置,由于只要在将滑动体压靠于井道的内壁面 的同时固定限制部件即可,因此能够将防缆索勾挂装置容易地设置在井 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防缆索勾挂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一个防缆索勾挂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一个防缆索勾挂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3中的井道的内壁面相对于一个防缆索勾挂装置移位 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防缆索勾挂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8中的防缆索勾挂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的主要部分 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的其它示例 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的其它示例 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井道;15:控制缆索;18:限速器绳索(限速器缆索);19、20: 防缆索勾挂装置;21:限制部件;22:滑动体;23:施力弹簧(施力体); 28:插入孔;31、41:滑动体主体;32:辊子;33:辊子保持体;42: 球体;43:球体保持体;51: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俯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 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和一对对重导轨3。各轿厢导轨2和各对重导轨 3分别由多个支承支架4支承,该多个支承支架4利用螺栓固定于井道1 的内壁面上。
在各轿厢导轨2之间配置有能够升降的轿厢5。在各对重导轨3之 间配置有能够升降的对重6。在轿厢5的下部设置有一对轿厢吊轮7。在 对重6的上部设置有对重吊轮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7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影型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 下一篇:分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