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操作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7744.5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1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饭野启司;宫原一嘉;酒井征朱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5G1/04 | 分类号: | G05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杆结构,在该操作杆结构中,通过将操作杆拉向手柄,从而使连杆摆动并使操作线缆进行操作。
背景技术
在作业机的操作杆结构之中,在现有技术中已公知且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实开公报No.64-114(JP-U 64-000 114A)中公开了一种操作杆结构,其具有:可摆动地设置至手柄的操作杆、布置在操作杆与手柄之间的连杆以及连接到该连杆的操作线缆,所述连杆的一端可旋转地附连至手柄,其另一端可运动地支撑在操作杆上。
辊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操作杆结构的连杆的另一端,并且这些辊轴可运动地支撑在操作杆的底部上。因此,当抓握操作杆并拉向手柄时,辊轴沿操作杆的底部运动,从而连杆绕所述一端以摆动方式运动。
根据上述操作杆结构,抓握操作杆并将其拉向手柄使连杆能以摆动方式运动,并使操作线缆能进行操作(被拉动)。操作(拉动)操作线缆使得可以在工作状态和停止状态之间切换,例如用于制动和离合。
在其中操作线缆由连杆操作(拉动)的情况下,操作线缆靠近连杆的一端。因此,可以看出由操作线缆的反作用力产生的连杆回复力减小,因而操作者为将操作杆保持在工作位置所需的抓握力可以最小。
因此,可以想到,在作业机进行作业的同时,灰尘、碎石以及其它异物会进入操作杆的底部。在其中异物进入并堆积在底部中的情况下,辊轴会难以沿底部顺畅运动,从而危及操作杆的操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杆结构,该操作杆结构能够使为 将操作杆保持在致动位置所需的抓握力最小,并且可以提高操作杆的操作性能。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杆结构,该操作杆结构包括:操作杆;以及连杆,其中,所述操作杆包括一对侧壁和底部,它们共同使所述操作杆形成为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所述操作杆可摆动地设置在手柄上,所述连杆布置在所述操作杆和所述手柄之间,并且所述连杆的一端可旋转地附连至所述手柄,而其对向端设有枢转销,该枢转销具有一对辊轴,所述一对辊轴可旋转地安装在该枢转销的相对两端部,并且所述辊轴可运动地支撑在所述操作杆的所述一对侧壁中形成的一对引导孔中;所述连杆适于允许操作线缆连接于其上,使得通过将所述操作杆拉向所述手柄以使所述连杆摆动而操作该操作线缆,并且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底部具有排出开口,该排出开口用于排出进入所述操作杆的异物。
在该布置中,将所述连杆布置在所述操作杆和所述手柄之间能够使所述连杆的总长度比所述操作杆的长度短。因而可以确保连杆的摆动角度大于操作杆的摆动角度。结果,可以使与连杆连接的操作线缆更靠近所述连杆的作为支撑点的一端部。因此,可以减小由所述操作线缆的反作用力引起的连杆的回复力,从而可以使操作者为了将操作杆保持在工作位置所需的抓握力最小。
另外,将所述辊轴设置在连杆的另一端,并且布置在所述操作杆内。所述辊轴可运动地支撑在一对侧壁引导孔中,从而所述辊轴可以与底部分离。因此,排出开口可设置在所述底部;从而已进入所述操作杆的灰尘、碎石和其它异物可通过所述排出开口排出。结果,所述辊轴能够沿所述引导孔顺畅地运动,而不受已进入的任何异物的影响,因此可以提高操作杆的操作性能。
优选的是,所述操作杆具有用于覆盖所述引导孔和所述排出开口的盖,该盖在其前部中具有开口。因而当抓握所述操作杆时,可以防止手指覆盖所述引导孔并堵塞所述排出开口。结果,所述辊轴能够沿所述引导孔顺畅地运动,因而提高了杆的操作性能;并且异物可通过所述排出开口容易地排出,从而提高了装置排出异物的能力。
使盖覆盖所述引导孔和所述排出开口可以防止灰尘、碎石和其它异物进入所述孔。
另外,使盖覆盖所述引导孔和所述排出开口可以改善外观。
而且,盖的前部中存在的开口允许通过排出开口排出的灰尘、碎石或其它异物经由前部开口排出。因此可以使灰尘、碎石或其它异物远离操作者被排出,因而可以提高操作性能。
理想的是,所述盖的开口布置成在其中所述操作杆被拉向手柄的状态下面向下。通过所述排出开口排出的灰尘、碎石和其它异物可因此更加容易地通过所述前部开口排出。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仅以实施例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操作杆结构的步行式作业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操作杆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操作杆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中所示的操作杆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77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