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和读写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7995.3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袁勇;喻丹;郦辉;迪特尔·霍斯特;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识别 系统 标签 进行 读写 方法 | ||
1.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所述射频识别系统中包括一个以上读写器和一组标签,所述每个标签均具有一个标志属性和一个状态属性,所述标签的标志属性设置为一个初始值,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第一读写器向处于读写区域中的标签发出一个设置读写状态命令;
(2)所述标签接收到所述命令后,检测其标志属性,若其标志属性为所述初始值则将其状态属性设置为可读写并向所述第一读写器返回一个标识信息;
(3)所述第一读写器或第二读写器对所述状态属性为可读写的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4)将所述标签的标志属性设置为一个结束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系统中包括一个读写器并且所述设置读写状态命令为用户自定义的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系统中包括一个读写器,并且所述设置读写状态命令为一个经修改的符合标准协议的命令,所述命令中增加一个选项,用于指示所述标签所述命令为设置读写状态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系统中包括两个读写器,并且所述设置状态命令为一个符合标准协议的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之前,所述读写器向处于读写区域中的标签发出一个查询命令,所述标签接收到所述查询命令后,向所述读写器返回一个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标签所支持的设置读写状态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若所述标签的标志属性为所述结束值,则所述标签不改变其状态属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之后,所述标签向所述读写器返回一个读写结束标识信息,所述读写器接收到所述读写结束标识信息后,向所述标签返回一个结束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协议为EPC C1G2协议,所述经修改的符合标准协议的命令为经修改的Query命令。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协议为EPC C1G2协议,所述符合标准协议的命令为Query命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束命令为QueryRep命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读写器以广播方式向处于读写区域中的标签发出所述设置读写状态命令。
12.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包括:
命令设置单元,用于设置读写状态命令;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设置的读写状态命令发送给读写区域中的标签;
标识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标签将其状态属性设置为可读写后返回的标识信息;
读写单元,用于对所述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读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命令设置单元首先设置一个查询命令,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给所述标签,所述标签接收到所述查询命令后,向所述读写器返回一个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标签所支持的设置读写状态命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对标签进行读写的读写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读写单元对所述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读写后,所述命令设置单元设置一个结束命令,并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结束命令发送给所述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79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