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及显示用的集成电路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8156.3 | 申请日: | 200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9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许胜凯;杨智翔;谢孟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3/488;H01L23/50;G09F9/00;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显示器 玻璃 显示 集成电路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平面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平面显示器的玻璃基板以及一种显示用的集成电路芯片。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电浆显示器等,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台式显示器以及电视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并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而成为显示器的主流。
参见图1,已知的一种平面显示器的玻璃基板10,适用于设置多个栅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12与多个源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14。玻璃基板10包括:一显示区域11(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多条第一导线13a及多条第二导线13b。显示区域11设置有多个(图1中仅显示一个作为举例)显示元件P、多条栅极控制线GL(图1中仅显示一条作为举例)及多条数据线DL(图1中仅显示一条作为举例),显示元件P电性耦接于栅极控制线GL与数据线DL。多条第一导线13a电性耦接于栅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12的输出接脚(图1中未显示)与显示区域11之间,以将栅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12的输出接脚提供的栅极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区域11;多条第二导线13b电性耦接于源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14的输出接脚(图1中未显示)与显示区域11之间,以将源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14的输出接脚提供的数据信号输出至显示区域11。栅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12与源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14分别包括多个侧边且其输出接脚全部集中在多个侧边的一长边处,导致集成电路芯片的长度过长且造成芯片面积浪费,相应地在玻璃基板10上占据的区域尺寸也相对较大,此便是造成阻碍玻璃基板10更小型化、轻量化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平面显示器,能够实现更小型化及轻量化。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能够实现芯片面积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平面显示器,包括一平面显示器的玻璃基板,适用于设置一集成电路芯片且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多个侧边,玻璃基板包括:一显示区域及多条导线;显示区域设置有多个显示元件;多条导线电性耦接于集成电路芯片与显示区域之间,以将集成电路芯片提供的一信号输出至显示区域。其中,集成电路芯片的多个侧边包括相对的二长边与相对的二短边,且集成电路芯片在二长边处设置多个输出接脚,以使多个输出接脚分别与多条导线之一电性耦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成电路芯片更在二短边处设置上述输出接脚。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出另一平面显示器,包括一平面显示器的玻璃基板,适用于设置一第一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与一第二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玻璃基板包括:一显示区域、多条第一导线及多条第二导线。显示区域设置有多个显示元件;多条第一导线电性耦接于第一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与显示区域之间,以分别将第一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所输出的一第一型信号提供至显示区域中,且第一型信号是对多个显示元件提供同类功能;多条第二导线电性耦接于第二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与显示区域之间,以分别将第二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所输出的一第二型信号提供至显示区域中,且第二型信号是对多个显示元件提供同类功能。其中,第一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多个侧边,且多个侧边中的至少二者处设置多个输出接脚,以使多个输出接脚分别电性耦接至多条第一导线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包括源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或栅极驱动集成电路芯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型驱动集成电路芯片的多个侧边包括相对设置的二长边及相对设置的二短边;多个输出接脚是可设置于二长边处、或二长边之一及二短边处、或二长边之一及二短边之一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81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