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计算机的除尘器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8206.8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金礼镕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B08B7/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建功;车 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计算机 除尘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引
本发明涉及并要求2008年5月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 10-2008-004149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除去粘附到冷 却鳍片的灰尘和杂质的除尘器以及该除尘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是显示通用计算机的外观的透视图,而图2是显示计算机的内 部构造的平面图。如附图中所示,计算机1一般包括本体3和显示单元5。 一般地,显示单元5设置有具有液晶面板的显示屏6,并连接到本体3的 后部以与本体3的上表面形成接触或相对于本体3的上表面打开。如同 本体3一样,显示单元5形成大致平六面体板的形状。
本体3是大致平六面体板的形状,键盘区7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上。 通风孔9形成在本体3的外表面的一侧,以将在本体中产生的热量排到 外部。含有在本体3中产生的热量的气流穿过通风孔9。
如图2中所示,主板安装在本体3中。多个发热元件11安装在主板 上。发热元件11包括,例如,微处理器、芯片组、显示芯片等。
同时,散热风扇20设置在本体3中,以将从发热元件11产生的热量 排到外部。散热风扇20用于形成引向本体3中的通风孔9的气流。
冷却鳍片23设置在通风孔9与散热风扇20之间。在冷却鳍片23上形 成多个鳍片间隙,气流能穿过所述鳍片间隙。热管25的一端与冷却鳍 片23的上表面处于热接触。热管25的另一端与发热元件11处于热接触。 热管25用于将发热元件11的热量传递到冷却鳍片23。
将描述对如上所述构造的计算机进行散热的过程。通过散热风扇 20的驱动形成待经由通风孔9排到外部的气流。此时,含有当气流穿过 冷却鳍片23时从冷却鳍片23传递到气流的热量的气流被排到外部。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具有如下问题。
由于散热风扇20的驱动,细粉尘和杂质积聚在作为气流通道的冷 却鳍片23的间隙中。特别是,冷却鳍片23的间隙由于长时间积聚的细 粉尘而被阻塞,从而通过散热风扇20形成的气流不能穿过这些间隙。 由此,不能散发计算机中产生的热量。
为了解决该问题,将过滤器安装在靠近冷却鳍片23的位置处,用 于过滤灰尘。然而,不便之处在于:使用者应替换或清洗所用的过滤 器。
发明内容
构想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自动 除去积聚在计算机冷却鳍片上的灰尘,以保持冷却鳍片清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容易地清洁计算机的冷却鳍片。
根据用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 的除尘器,该除尘器包括:具有内部空间和通风孔的本体;设置在本 体的内部空间中以形成用于将本体中的热量排到外部的气流的散热风 扇;设置在通风孔与散热风扇之间的冷却鳍片,该冷却鳍片与由该冷 却鳍片通过的气流交换热量;以及将振动传递到冷却鳍片以抖落积聚 在冷却鳍片上的灰尘的振动发生元件。
除尘器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为本体供电的供电单元;以及用于根据 控制单元的信号选择性地将电力从供电单元供给到振动发生元件的开 关,其中振动发生元件的驱动持续时间以及振动发生元件被驱动的次 数通过控制单元控制。
开关构造为由使用者操作,由此如需要,使用者能够驱动振动发 生元件。
振动发生元件是设置在冷却鳍片一侧的压电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除尘器的方法,该方法包 括通过将由设置在冷却鳍片一侧的振动发生元件引起的振动传递到冷 却鳍片来抖落积聚在冷却鳍片上的灰尘;以及利用设置在本体中的散 热风扇来形成气流;当气流穿过冷却鳍片时,在气流与冷却鳍片之间 进行热交换;以及将气流与从冷却鳍片分离的灰尘一起排到本体的外 部,其中振动发生元件的驱动与散热风扇的驱动协同工作。
可从命令本体通电的初始时间起,对振动发生元件进行预定时间 的驱动。
可从命令本体断电的初始时间起,对振动发生元件进行预定时间 的驱动。
无论何时命令本体通电和断电,都可对振动发生元件进行预定时 间的驱动。
当驱动振动发生元件时,使设置在散热风扇中的叶片以叶片的最 高转速旋转。
当驱动振动发生元件时,改变设置在散热风扇中的旋转叶片的速 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8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