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亮度调整方法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8367.7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09G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亮度 调整 方法 应用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调整方法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 于一种亮度调整方法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子产品不 但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亦同时带来了便利性。因此,现代人的生活已俨然 与电子产品密不可分。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可随身携带且使用,因此,可携式 电子装置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往往受限于电池的续航力。再者,随着可携 式电子装置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电池的电力也越来越容易被耗费,使用 者常常面临电池的电力不足,而无法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情况。使用者在一 些场合,因不需经常使用手机,所以并不需要长时间启动背光模组或维持一亮 度,故如何于使用频率不高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调整背光模组的亮度,以提供 有效的利用率及减少电力的耗费,成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亮度调整方法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借由调整可 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的亮度来达到节省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耗费的情 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亮度调整方法,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 置。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亮度调整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比对一 实际行程类型是否符合一预设行程类型。接着,当实际行程类型符合预设行程 类型时,检测一环境亮度。然后,根据环境亮度来调整显示面板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 储存单元、一检测单元及一处理单元。储存单元用以储存一实际行程类型与一 预设行程类型。检测单元用以检测一环境亮度。处理单元用以比对实际行程类 型是否符合预设行程类型,以于比对出实际行程类型符合预设行程类型时控制 检测单元检测环境亮度,且根据环境亮度来调整显示面板的亮度。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亮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亮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0、400:可携式电子装置
210、410:显示面板
230、430:储存单元
250、450:检测单元
270、470:处理单元
E1:实际行程类型
En:环境亮度
P1:预设行程类型
T1:时间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亮度调整方法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将借由下述的数个实 施例配合图式来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发明的亮度调整方法及应用其的可携式 电子装置可依据需求适度地调整。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亮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亮 度调整方法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可携 式电子装置例如是一行动电话、一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或是一笔记型电脑。当然,可携式电子装置亦可为其他具有显示面板的 装置。本实施例的亮度调整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首先,于步骤101中,比对一实际行程类型是否符合一预设行程类型。若 是,则执行步骤103,以检测一环境亮度;若否,则结束亮度调整方法。
步骤103后是接着执行步骤105。步骤105是根据环境亮度来调整显示面 板的亮度。
如此,借由执行图1中的亮度调整方法的流程步骤,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显 示面板的亮度可依据实际行程类型配合上可携式电子装置所处的环境亮度来 决定。如此,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可有效地节省,以同时增加可携式电子装 置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以下将图1中的亮度调整方法应用于图2中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来作进 一步的说明。当然,亮度调整方法并不局限于图1中的流程步骤及顺序,且亦 不限定于应用在图2中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83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