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固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8894.8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4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陆克豪;吴威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2 | 分类号: | H05K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固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 具有旋转卡勾的卡固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多具有可折叠二机体,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兼具 足够的使用面积与轻薄短小的外型。此二机体的各一端相互枢接以使此二机 体利用转动而展开或闭合。为了使二机体于闭合时能稳固地卡扣在一起,在 已知技术中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中设置一卡扣模块,其中一机体远离枢接处设 置有卡勾与活动件,而在另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则设有扣合部。
在此卡固模块中,卡勾与滑动件之间多设计为一连动组件,彼此具有相 同的作动方式与作动方向。然而,已知技术却无针对卡勾遭遇突发外力而加 以防范,当发生卡勾遭遇突发外力时,由于卡勾与滑动件为一连动的整体, 因此卡勾及滑动件便需完全承受施加到卡勾的外力,而导致卡固模块在结构 上无法承受此外力而被破坏。
因此,需提高卡固模块对于突发外力的承受度,以提高卡固模块的使用 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固模块,其卡勾部受力时相对于转轴产生旋转扭矩, 以防止突加外力对其造成损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可承受外力的卡固模块,由此 以提高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出一种卡固模块,用以卡固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与第二 机体。卡固模块包括活动件、弹性件以及卡勾。活动件可移动地配置在第一 机体内,且活动件包括第一凸设部。弹性件连接活动件与第一机体。卡勾包 括转轴、旋转臂及卡勾部,其中转轴枢接于第一机体,旋转臂连接于转轴, 且卡勾部连接于旋转臂。旋转臂使卡勾部受力时相对于转轴产生旋转扭矩。 当外力被施加到卡勾部时,旋转臂以转轴为轴心带动卡勾旋入第一机体,并 推动第一凸设部以带动活动件在第一机体内移动,并使弹性件变形。当外力 被移除后,弹性件带动活动件在第一机体内移动,以使第一凸设部推动卡勾 旋出第一机体。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卡固 模块,其中卡固模块用以卡固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此卡固模块包括活动件、 弹性件以及卡勾。活动件可移动地配置在第一机体内,且活动件包括第一凸 设部。弹性件连接活动件与第一机体。卡勾包括转轴、旋转臂及卡勾部,其 中转轴枢接于第一机体,旋转臂连接于转轴,且卡勾部连接于旋转臂。旋转 臂使卡勾部受力时相对于转轴产生旋转扭矩。当外力被施加到卡勾部时,旋 转臂以转轴为轴心带动卡勾旋入第一机体,并推动第一凸设部以带动活动件 在第一机体内移动,以使弹性件变形。当外力被移除后,弹性件带动活动件 在第一机体内移动,以使第一凸设部推动卡勾旋出第一机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活动件还包括一第二凸设部,且卡勾通过 第一凸设部与第二凸设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卡勾部未受上述外力时,上述卡勾的重 心与转轴所形成的连线与活动件在第一机体内的移动方向不为直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活动件还包括一推动部,此推动部至少一 部分露出于第一机体,推动部可带动第二凸设部推动卡勾,使卡勾旋入第一 机体,并使弹性件变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卡勾部突出于第一机体,且第二机体包括 扣合部,当第一机体闭合于第二机体置时,卡勾部扣合于扣合部,以使第一 机体卡固于第二机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卡固模块还包括止挡件,配置在第二机体,止 挡件位于卡勾的旋转路径上,用以维持卡勾部扣合于扣合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机体具有一枢接孔,此枢接孔与转轴 呈松配合,以使转轴可摇动地枢接于此枢接孔,且活动件还包括一第三凸设 部,当第二凸设部推动卡勾旋转时,第三凸设部推动卡勾越过止挡件。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卡固模块及应用此卡固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 由于旋转臂使卡勾部受力时相对于转轴产生旋转扭矩,因此当卡勾部受到突 发的外力推挤时,卡勾会旋转而不被外力所破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断面图。
图2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88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