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具机台防尘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9193.6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殷晓暐 | 申请(专利权)人: | 翔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7/02 | 分类号: | B28D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机台 防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具机台,是了阻挡加工作业进行时,粉尘飞散的防尘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诸如石墨、木头、复合材料、陶瓷等材质以工具机进行切削或钻削作业时易产生大量粉尘,粉尘的颗粒非常细微,但是硬度却非常高,若防尘设施不够完善,使粉尘渗入工具机台的结构系统中,将造成机件损坏甚至电路系统短路。
已知的防尘方式之一,是采水幕防尘法,将水形成圆罩式的屏幕包围削切工作区,使切削粉尘被水幕罩住而减少向外处散溢。流下的水经由收集、过滤而重复使用。水幕防尘法的缺点包括:
1.水流太强,恐有冲坏工件的顾虑。
2.粉尘淤积在水箱中,清理不易。
3.某些不能接触水的工件(例如应用于半导体设备的工件)不可用此种防尘方式。
已知的防尘方式之二,是采干式吸尘法,如图1,一吸尘管80固定在主轴侧,随主轴上下或左右移动,切削粉尘由吸尘管吸出,再经过滤系统过滤。干式吸尘法的缺点包括:
1.基于吸尘管不能与工件碰触、不能影响切削刀具的自动换刀等原因,以致吸尘管及其进气口离加工主轴以及切削点有较远的距离,而导致吸尘效果不佳。
2.当切削刀具的长度很长时,进气口距离切削点更远,吸尘效果更不佳。
3.切削工作区为开放式空间,距离进气口较近的气流流速快,远离进气口的气流流速慢,以致离进气口较远的粉尘吸入量锐减,甚至无法被吸入,而开放式空间使得切削粉尘四处乱飞,导致吸尘效果变得更差。
已知的防尘方式之三,是采防尘箱型设计,如图2,在切削工作区安装一防尘箱81,所述的防尘箱具有上开放箱口82,切削工件位于防尘箱中,吸尘管83设在防尘箱的箱壁。防尘箱设计的缺点包括:
1.所述的防尘箱的上开放式箱口易让切削粉尘大量飞散。
2.所述的防尘箱中距离所述的吸尘管进气口较近的气流流速快,远离进气口的气流流速慢,以致离进气口较远的粉尘吸入量锐减,甚至无法被吸入,吸尘效果不佳。
3.当工件高度较高,使切削点在进气口以上,距离进气口较远,切削粉尘易从箱口飞散,而使吸尘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工具机台防尘结构,解决现有结构吸尘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具机台防尘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一设置在一工具机的机台上的防尘罩,所述的防尘罩具有一上方进气结构以及一下方抽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所述的防尘结构具有将切削粉尘汇聚在切削工作区,利用一端抽气,而另一端进气,汲尘装置可非常有效率的将粉尘从切削工作区吸除,可避免粉尘向外散布。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干式吸尘法的示意图;
图2为已知防尘箱吸尘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屑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尘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屑罩与遮挡物件间空气流动暨图4的5-5剖面图;
图6为伸缩护罩与遮挡物件间空气流动暨近似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防屑罩侧掀盖关闭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防屑罩侧掀盖开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防屑罩滑盖关闭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防屑罩滑盖关闭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防尘结构应用于主轴可移动的工具机;
图12为图5右方圆圈放大图;
图13为图5左方圆圈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发明在上述发明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是按适在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翔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翔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91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