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式头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9291.X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9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廷;黄竞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1/14;F21V21/30;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头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灯,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车上并可转动以改变照射角度的转向式头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美国专利公告号US6,543,924号专利案所揭示的转向式车头灯1,包含:一个固定地与车体连接的支架11、一个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11上的车灯本体12、一个电连接在所述车灯本体12后端的电源连接件13、一个设置在所述车灯本体12下方并驱动所述车灯本体12转动的驱动单元14,以及一个设置在驱动单元14与所述车灯本体12之间的安装板15。所述支架11包括上下间隔并向前突出的一上支撑臂111与一下支撑臂112,所述上支撑臂111具有一个上安装孔113,所述下支撑臂112具有一个下安装孔114。所述车灯本体12位于所述上、下支撑臂111、112之间,并包括一个突出于下表面且内部设有连接孔122的突接部121。所述车灯本体12的顶部设有一接轴16,所述接轴16往上伸入所述上安装孔113,再利用一组装件17固定于所述接轴16顶缘。所述驱动单元14包括一座体141、一个自所述座体141往上突伸的转轴142,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141内部且图未示出的电路板、电子元件等构造,所述转轴142向上穿过所述安装板15,并伸入所述车灯本体12的连接孔122而组装结合。通过所述驱动单元14内部的电路控制所述转轴14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车灯本体12转动,以达到转向式头灯的功能。
然而,由于车灯本体12的底部仅与接轴16连接而撑立于所述驱动单元14上方,因此所述转轴142一方面作为驱动车灯本体12转动的构件,一方面还要作为所述车灯本体12的支撑轴,也即车灯本体12的转动轴与支撑轴皆为所述转轴142,因而其转动轴心与支撑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造成车灯本体12转动时易于晃动、稳定性不足,同时所述转轴142兼具支撑与带动转动的作用,容易损坏。
参阅图2,另外,如美国专利公告号US7,223,001号专利案所揭示的转向式车头灯2,包括一个固定座21、一个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21上并供一图未示出的车灯本体安装的内框架22、一个安装在固定座21上并驱动所述内框架22转动的驱动单元23,以及二支上下间隔并将内框架22枢接在固定座21上的枢轴24。其中,所述内框架22包括一个位于下方并朝后延伸的带动杆221,而所述驱动单元23包括一个基座231,以及一个可受带动而相对所述基座231左右移动的滑座232,所述滑座232具有一个供所述带动杆221伸入的结合槽233,所述驱动单元23更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滑座232左右移动且图未示出的步进马达、连动杆,以及其它驱动元件,在此不再详细说明。所述滑座232受驱动而左右移动时,带动所述带动杆221也左右移动,进而连动所述内框架22以所述二支枢轴24为枢转中心而转动,达到转向目的。上述结构设计虽然改善US6,543,924号专利案的单轴支撑与转动的缺失,但却衍生其他问题,主要在于:滑座232带动所述带动杆221左右移动来改变内框架22的转动角度,一旦转动角度较大时,也即滑座232向左或向右移动距离较大时,所述带动杆221虽然跟着左右移动,但是带动杆221变成斜向延伸,带动杆221伸入结合槽233的长度变短,所以转动角度过大或转动到极限时,带动杆221可能会脱离所述结合槽233,造成元件脱勾的危险,因此上述车头灯2的转动角度不可过大以避免脱勾,进而限制其使用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转动稳定性,以及转动角度的侦测与保护功能的转向式头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92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