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Pv6互联网技术的新型通信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9657.3 | 申请日: | 2008-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勇 |
主分类号: | H04M7/00 | 分类号: | H04M7/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13山西省太原市迎泽***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pv6 互联网 技术 新型 通信 终端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基于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技术的通信终端(6)。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信领域主要是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其通信系统是由中央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优点是:通信线路专用,数据直达,传输时延小,实时性强,数据顺序传送,无失序问题,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交换设备及控制较简单。缺点是:对于数据通信平均连接建立时间稍长,物理线路独占,信道利用率低,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难以相互通信和进行差错控制。对于业务层面来说,基于电路交换的通信系统,无法适应全球范围内各通信公司的网络和业务同步发展,各种新增业务尤其是多媒体业务发展缓慢,而且各种业务难以融合,难以实现跨地区和跨国的不受约束的漫游。再一个缺点是通信费用难以降低,尤其是漫游通信费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模式,互联网通信属于分组交换技术的一种,也叫包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其优点是:信道利用率高,无需专用线路,无连接建立时延,允许路由选择,可避开故障路由,提高传输可靠性,便于多种类型、规格和速度的通信,可以组播、多播等,允许优先级。其缺点是:存在转发时延。综合来看,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基于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互联网的通信逐渐显现了它的优势,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邮件,即时消息,语音,视频等通信,或者是通过各通信公司提供的低话费的IP(Internet Protocol)电话进行通信。目前基于IPv4互联网的语音通信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Phone to Phone,见图1,这类电话(1)依赖于两端的程控电话交换机(2)和IP电话网关(3)。互联网仅作为网关(3)之间的传输通道。这里的Phone(1)是普通固定或移动电话。
第二种是PC(Personal Computer)to Phone,见图2,这类电话依赖于普通电话(1)一端的程控电话交换机(2)和IP电话网关(3)。互联网作为PC(4)和网关(3)之间的传输通道。这种方式一般只能单向呼叫。
第三种是PC to PC,见图3,这类通信通常依赖于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服务器等设备(7),通过PC上的即时通信工具、网页控件等进行语音通信。对个人来说,由于IP地址不固定和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对外网呼入的制约,PC和PC之间很难进行基于互联网的直接通信,除非有固定的IP地址,并且大多还要做端口映射,这样做不现实也不便利。所以这种通信通常都是以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服务器等设备(7)为基础的。
第四种是IP Phone to IP Phone,见图4,这类电话通常是作为企业内部电话系统,应用范围非常有限。虽然是纯粹的IP电话,但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仍然离不开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8)。即使可以完成跨互联网的通信,但互联网通常仅作为内部局域网之间的传输通道。
虽然互联网通信有很多优势,但由于IPv4地址资源严重紧缺,导致网络上NAT设备的大量使用。通常情况下,NAT设备会阻止外部发起的呼叫,这就导致了很多应用无法实现,尤其是P2P(Pear to Pear,对等网络)方式的个人通信。随着今后互联网从IPv4向IPv6过渡,地址不再成为稀有资源,互联网会成为真正自由互联互通的网络。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现有各类通信系统很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个人到个人的任意互联互通,而且现有通信大多依赖第三方设备的支持,且通信费过高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互联网技术的新型通信终端(6)。这就是第五种互联网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在网络结构上非常简约,为了区别于第四种,暂且叫它New IP Phone to New IP Phone,见图-5。这种通信方式完全不同于在IPv4上应用的前四种互联网通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互联网上,通信终端(6)之间,以及通信终端(6)和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完全不需要第三方设备,不需要第三方设备的号码分配和通话控制。所有的号码分配和通话控制由IP电话终端(6)自主完成。整个通信网络的结构由各类通信终端和基于IPv6的互联网构成。本发明的通信终端(6)兼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双重角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勇,未经梁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9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