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9979.8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M·塞夫奇克;J·卢本;R·维尔德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属达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0 | 分类号: | F16H4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 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要求2007年10月17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差速器支架及其制 造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99,259的优先权,其全文通过引用结合于 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差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安装在差速器 壳体上以形成差速器组件的多片式差速器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差速器组件通常被认为是可以向成对的驱动轮提供相同转 矩但允许各车轮以不同速度旋转的装置。通常,差速器组件具有三个主要任务: (1)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车轮;(2)在动力传递到车轮之前,作为最终的齿轮减速 来降低驱动轴的转动速度;以及(3)将动力传递到车轮,并且同时允许车轮以不 同的速度旋转。
在典型的机动车辆中,旋转驱动轴与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的环形齿轮接 合。驱动轴连接并且驱动环形齿轮,来转动差速器壳体。典型的差速器壳体包 含两个侧齿轮和多个小齿轮。小齿轮通过小齿轮轴固定到壳体上,从而使得旋 转的壳体驱动小齿轮。小齿轮驱动侧齿轮,每个侧齿轮都连接到相应的从动轮 车轴上。因此,差速器能够用相同的作用力驱动车轮对,并且允许它们以不同 的速度旋转。
差速器壳体通常与差速器支架整体成形。环形齿轮通常连接到差速器支架 上,以转动差速器壳体,从而转动小齿轮。通常,例如在四轮驱动应用中,差 速器支架和差速器壳体可以由单件式铸造工艺来制造,但这样成本高昂,并且 需要用型芯及专门的精加工工艺。
因此,研制较低成本的差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是非常有益的。此外,制 造多片式差速器组件如两片式差速器支架和单独的差速器壳体也是有益的,其 成本更低,可以容纳各种变型,并且也更容易制造。例如,研制能够适用于全 轮驱动以及不同数量和尺寸的小齿轮轴和齿轮的应用的差速器组件将会是有益 的。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组件和制造该组件的方法。一种制造差速器组件的方 法,包括:形成差速器支架的第一部分;形成差速器支架的第二部分;将所述 第一部分固定到所述第二部分上以形成所述差速器支架;形成差速器壳体;以 及将所述差速器支架固定到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以形成差速器组件。可采用烧结 工艺来形成所述差速器支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 可以通过钎焊工艺被安装到一起。可以通过烧结-钎焊工艺来形成差速器支架的 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并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形成差速器支架。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后面的附图及与所述附图有关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 本发明的目标和有益效果,以及本发明的实施。其中相同的标记指的是相同的 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差速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差速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去掉一部分差速器壳体的差速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差速器组件的截面图;
图5是差速器组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参考这里所描述的多个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发明的差速器组件,然而应 该清楚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因此,这里所提供的实施例对于本发明 来说是解释性的,并且不应该限制如权利要求所述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差速器组件1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差速器组件10包括差速 器支架12和差速器壳体1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差速器支架12包括多个部 分或者多个部件。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差速器支架12包括第一部分16和 第二部分18。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16可以是行星支架主体,第二部分18可 以是行星支架盖。行星支架主体16可包括从面板22中伸出的一系列整体腿 (integral legs)20。正如将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在这种设置中,腿20的自由端可 连接或固定到支架盖18上,以形成差速器支架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属达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金属达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99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