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0497.4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0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信太秀夫;饭冢贵士;黑崎刚史;柿迫弘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73/06 | 分类号: | H01H7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断路器,特别涉及电路断路器的绝缘阻隔壁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第1种现有技术的电路断路器的绝缘阻隔壁安装构造。在对应于各电极将电路断路器主体的端子装置分隔开的分隔壁上,形成有内侧扩宽的槽即绝缘阻隔壁安装部。通过将绝缘阻隔壁嵌入绝缘阻隔壁安装部中,而将绝缘阻隔壁固定在电路断路器的主体上,该绝缘阻隔壁由与该绝缘阻隔壁安装部对应的前端扩宽的电路断路器安装部和绝缘板构成。由此,对与端子装置的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导体间进行绝缘。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第2种现有技术、即其它的绝缘阻隔壁安装构造而示出了如下构造,为了使设置在分隔壁上的安装孔附近的强度不会显著减弱,利用绝缘阻隔壁的形成为凹状的电路断路器安装部夹持分隔壁。
专利文献1:实开昭56-8077号公报(图1、图4)
发明内容
但是,在第1种现有技术的电路断路器的绝缘阻隔壁安装构造中,在分隔壁的壁厚较薄的情况下,如果与分隔壁的壁厚相应地减小绝缘阻隔壁安装部,则与电路断路器安装部之间的卡合减弱,出现绝缘阻隔壁容易从电路断路器的主体脱落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为了增强与电路断路器安装部之间的卡合而使绝缘阻隔壁安装部变大,则因为绝缘阻隔壁安装部处的分隔壁的壁厚变薄,所以存在将连接导体与电路断路器的主体连接时分隔壁容易损坏的问题。
此外,在第2种现有技术的电路断路器的绝缘阻隔壁安装构造中,在凹状的电路断路器安装部的壁厚较薄的情况下,因为凹状的电路断路器安装部夹持分隔壁的力减弱,所以存在绝缘阻隔壁容易从电路断路器的主体脱落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具有如下绝缘阻隔壁安装构造的电路断路器,根据该绝缘阻隔壁安装构造,即使在对应于各电极将电路断路器的连接端子分隔开的分隔壁的壁厚较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绝缘阻隔壁牢固地固定,而不会使分隔壁的强度显著降低。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断路器,其具有:主体,其具有对应于各电极将与多个电极分别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分隔开的分隔壁;以及绝缘阻隔壁,其安装在该分隔壁从端部开始进行延伸的方向上。在绝缘阻隔壁上设有电路断路器安装部,在分隔壁上设有将电路断路器安装部卡止的绝缘阻隔壁安装部和夹持电路断路器安装部的夹持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断路器,通过由设置在分隔壁上的夹持部夹持设置在绝缘阻隔壁上的电路断路器安装部,即使在对应于各电极将电路断路器的连接端子分隔开的分隔壁的壁厚较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绝缘阻隔壁牢固地固定在电路断路器的主体上,而不会使分隔壁的强度显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安装了绝缘阻隔壁后的电路断路器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安装绝缘阻隔壁前的电路断路器的斜视图。
图3是包含图1中电路断路器的连接端子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其它的绝缘阻隔壁安装构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安装了绝缘阻隔壁后的电路断路器的斜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中安装绝缘阻隔壁前的电路断路器的斜视图,图3是包含图1中电路断路器的连接端子的部分的俯视图。电路断路器的主体1,在壳体10的内部具有未图示的内部机构,并具有与该内部机构连接的连接端子2。壳体10由基座10a和盖体10b构成,连接端子2对应于每个电极分别配置在基座10a的电源侧和负载侧。各个连接端子2与未图示的连接导体连接。
在对应于各电极将连接端子2分隔开的分隔壁3上,在分隔壁3的端部形成有凸状的绝缘阻隔壁安装部4。绝缘阻隔壁7由绝缘板6和形成为凹状的电路断路器安装部5构成,电路断路器安装部5设置在绝缘板6的端部。通过从上方将凹状的电路断路器安装部5嵌入凸状的绝缘阻隔壁安装部4中,使绝缘阻隔壁7的凹状的电路断路器安装部5与凸状的绝缘阻隔壁安装部4嵌合并卡止,同时,将绝缘阻隔壁7固定在电路断路器的主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04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激光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池保持框架及组合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