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隔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0827.X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华;李利;段秀明;柳宝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0 | 分类号: | B29C45/50;B29C45/78;B29C45/77;B29B13/06;B29K23/00;B29L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34山东省德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隔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隔膜滤板。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聚丙烯隔膜滤板中隔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隔膜滤板是固液分离行业中压滤机上的主要过滤元件,压滤机过滤后的滤饼通过隔膜滤板的隔膜腔室经高压空气或高压水进行压榨,去除滤饼中的残留滤液,达到过滤的效果,隔膜是隔膜滤板中的主要组成部件,目前各生产厂家制作聚丙烯隔膜滤板的隔膜是由平板流化机模压而成,由于聚丙烯隔膜的厚度很薄,而且聚丙烯隔膜的面积又很大,模压一片聚丙烯隔膜需用1-1.5小时,用平板流化机模压成型的聚丙烯隔膜厚度也不均匀,成品率低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使制作隔膜滤板的成本增高,生产效率低浪费能源,使工人增加劳动强度,从而使生产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隔膜的制备方法,使聚丙烯隔膜滤板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隔膜的制备方法为注塑成型,首先将聚丙烯材料放入塑料搅拌烘干机料桶中,设置70℃的温度进行干燥处理,烘干后置入注塑成型机的螺杆加热桶,加热桶的两端温度设定为220℃,中间温度设定为270℃,电机启动使加热桶中的螺杆向后移动,移至所设定的加热桶储料空间的位置停止,在注塑机螺杆油缸设置背压推进压力,使材料高压进入模具腔室,材料进入腔室在设置的高压下保压成型,取出后放入定型机中定型。
所述的注塑成型;在注塑机螺杆油缸背压参数中设定8.0MPa的推进压力将聚丙烯熔化的材料注入模具腔室;
所述的注塑成型;聚丙烯熔化的材料注入模具腔室后,材料在模具腔室内设定推进高压下保压8-10分钟;
所述的注塑成型;将注塑成型的聚丙烯隔膜从模具取出后,放入定型机中分两次定型;
由本发明实施的制备方法制作一片聚丙烯隔膜需用10-15分钟,使产品缩短了生产周期,注塑隔膜在高压下保压成型保证了产品的密度、光洁度、强度和外型尺寸的质量,使产品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的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隔膜的制备方法(材料的配方为公知的技术,不再描述)首先将配制的聚丙烯材料放入塑料搅拌烘干机料桶中,通过设置70℃的温度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材料中的水分,选用设备HTK2800型注塑成型机,将注塑隔膜的分型模具紧固在注塑成型机两侧的工作台,然后将烘干后的聚丙烯材料由料斗置入螺杆加热桶,加热桶的两端温度设为220℃,中间温度设为270℃,温度达到后电机启动加热桶中的螺杆转动向后移动,移至所需设定的加热桶储料空间位置停止,使烘干后的聚丙烯材料进入腔室,经过加热桶中间的270℃的温度使聚丙烯材料变成熔化的状态,由于材料被不断的推向前方,注塑螺杆会慢慢后移,由于在螺杆油缸背压参数中设定了8.0MPa的推进压力,使熔融的材料更加充实,待螺杆后移到设定的位置时储料结束,螺杆再后移25-30毫米卸掉储料室的压力等待射出,关闭HTK2800型注塑成型机安全门,使高压油缸由高压慢速到高压高速再到低压慢速完成高速油缸的运行动作,高压螺杆油缸移动到5毫米时注塑成型机自动抱闸,再转入高压油缸进行自动压力锁模,锁模压力由各个锁模自动控制,螺杆油缸背压力达到了设定的8.0MPa压力后,HTK2800型注塑成型机程序自动转入射出材料状态,使螺杆油缸背压力将熔融的材料射向模具腔室,注塑成型机设置分时段保压,材料在模具腔室内设定推进高压下保压8-10分钟,模具冷却隔膜在模具中保压定型,注塑成型机自动打开安全门、自动打开模具自动顶出聚丙烯隔膜,经过表面去除毛刺后,放置在定型机中分两次定型,第一次定型40-50分钟(按批量循环压紧取出),取出后使材料自然收缩20-30分钟,再经定型机中第二次8-10小时的压紧定型(按批量循环压紧取出)制作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08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