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极片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1816.3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韩磊;王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4/04;H01M10/38;H01M10/40;H01M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含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极片的电池,尤其是一种 适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极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开路电压高,安全无污染 等一系列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PDA、 MP3、Bluetooth、PMP等众多便携式通信、娱乐电子产品中,并逐步向电动自 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拓展,其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因此,锂离子电池 是目前最具有竞争力的、且已经实现商业化发展的新一代二次能源。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极片涂敷浆料后,在进行极片辊压的过程中含有电极材 料部分区域的边缘会出现一定的延展,且敷料的延展度与集流体本身的延展度 不同,使得极片压片后在敷料的边缘出现集流体褶皱的现象,极片会在卷绕过 程中断裂严重影响了电池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集流体在辊压时易褶皱导致在卷绕时极片易断裂 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该极片的集流体在辊压过程中不会出现 褶皱现象,在卷绕时极片也不会产生断裂,提高了极片良品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包括一方形集流体和负载于所述集流体上的 电极材料,所述含电极材料的部分含有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所述第 一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大于第二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并且所述 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之间还含有一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内电极材 料厚度从第一厚度区域到第二厚度区域的方向上呈递减趋势。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集流体上涂覆电极 浆料,然后经烘干、辊压得到所述电池极片,其中,在所述辊压之前包括减薄 处理,形成第一厚度区域、过渡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第一厚度区域中电极材 料的厚度大于第二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所述过渡区域内电极材料厚度 从第一厚度区域到第二厚度区域的方向上呈递减趋势。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极芯和电解液,所述极芯和电解 液密封容纳在电池壳内,所述极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位于正极极片与 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其特征在于:至少正极极片为上述电池极片,或者至少 正极极片为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电池极片。
本发明的电池极片中的集流体在辊压过程中不会出现褶皱现象,提高了极 片良品率。有利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并且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制备的电池的 安全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电池极片;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电池极芯;
图3为实施例5所述的电池极芯。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厚度区域;2、过渡区域;21、正极极耳;22、 负极极耳;3、第二厚度区域;4、极耳区;5、电极集流体;6、隔膜;7、正极 极片终止端;8、负极极片终止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包括一方形集流体和负载于所述集流体上的 电极材料,所述含电极材料的部分含有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所述第 一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大于第二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并且所述 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之间还含有一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内电极材 料厚度从第一厚度区域到第二厚度区域的方向上呈递减趋势。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厚度区域、过渡区域、第二厚度区域和极耳区可以通 过如下方式划分:以平行于该集流体一边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长度 方向为宽度方向,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集流体上含有电极材料的区域从一边到 另一边依次分为:第一厚度区域、过渡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
所述集流体材料为本领域公知,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正极集流体可以 为铝箔,负极集流体可以为铜箔。
所述电极材料为本领域公知,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正极材料包括正极 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正极导电剂。所述正极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和正极 导电剂的含量为常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18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活性营养纳豆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花香白牡丹茶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