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甲酸亚锡作为催化剂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1997.X | 申请日: | 200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2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边新超;白骅;陈志明;庄秀丽;黄景琴;项盛;梁奇志;陈学思;陈文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3/85 | 分类号: | C08G63/85;C08G63/06;C07C69/675;B01J31/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8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甲酸 作为 催化剂 用途 | ||
本申请为申请号200610049288.7、申请日2006年1月27日、 发明名称“苯甲酸亚锡作为催化剂的用途”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苯甲酸亚锡的用途,尤其涉及苯甲酸亚锡在催化 剂领域的用途。
背景技术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 和化学组成在反应前后均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温度,时间和压力。
乳酸或羟基乙酸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脱水形成分子量在 2000~10000的低聚物,随后直接在高温下裂解减压蒸馏得到粗 丙交酯或粗乙交酯。常用的乳酸或羟基乙酸脱水低聚和高温裂解 的催化剂有:AlCl3,FeCl3,FeCl2,BF3,BBr3,TiO2,TiCl4,TiBr4, SnSO4,SnBr4,辛酸亚锡等。使用这些催化剂易使乳酸低聚物或 羟基乙酸低聚物在裂解反应器中结焦成块,很难清理,而且每反 应一次要清理一次,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此外得到的丙交酯 或乙交酯颜色发黄,且收率比较低;
内酯和交酯的开环聚合通常采用的催化剂有异丙醇铝、辛酸 亚锡以及有机稀土化合物等,其中使用最广泛是辛酸亚锡,它无 毒、可合成高分子且光学纯度好的聚酯。但是它的催化反应活性 不高,要求较长的聚合反应时间和较高的反应温度;因此需要开 发一种高活性的聚合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催化剂在乳酸和羟基乙酸低聚速率慢,裂 解反应过程中容易使产物在反应器中结焦成块,得到的产物颜色 发黄,且收率比较低的缺点,故提供苯甲酸亚锡作为低聚和裂解 催化剂的用途。
本发明还针对现有催化剂催化交酯和环酯的开环聚合反应活 性不高,要求较长的聚合反应时间和较高的反应温度,故提供苯 甲酸亚锡作为高活性聚合催化剂的用途。
实际上,本发明涉及苯甲酸亚锡作为乳酸脱水形成低聚乳酸 的催化剂的用途。
作为优选:所述的乳酸为L-乳酸,D-乳酸,D,L-乳酸中的一 种或多种混合。
涉及苯甲酸亚锡作为低聚乳酸裂解生成丙交酯的催化剂的用 途。
涉及苯甲酸亚锡作为丙交酯均聚合生成聚乳酸的催化剂的用 途。
作为优选,所述的丙交酯为L-丙交酯,D-丙交酯、内消旋D,L- 丙交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其中所述的均聚合方法为本体聚合 或溶液聚合中的一种。
苯甲酸亚锡作为乳酸脱水低聚和高温裂解的催化剂,反应活 性高,丙交酯产率高。乳酸(88%水溶液)经过脱水酯化后得到 聚合乳酸低聚物(分子量一般在1000~3000)加入苯甲酸亚锡作 为催化剂(用量为0.1~0.2wt%),可缩短乳酸脱水和低聚物在 180~240℃裂解生成丙交酯的反应时间,一般可减少反应时间 5~6小时。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反应器内不结焦。作为丙交酯开 环聚合反应催化剂,反应温度同辛酸亚锡相同,适用于丙交酯的 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在本体聚合中聚合物中含有残留单体,在 表征聚合物时,必须将残留单体除去;溶液聚合以甲苯为溶剂, 以乙醇作为沉淀剂,将聚合物析出、干燥后称重可计算收率和对 聚合物表征。本体聚合物可用核磁共振法测定转化率,但必须将 聚合物用溶剂溶解后再用乙醇析出、干燥后才能对聚合物进行表 征,如测定分子量等。产物为聚丙交酯也称为聚乳酸,具有生物 可降解性。作为塑料,其性能与聚丙稀类似,通过改性可达到聚 乙烯的使用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制品的制备。聚乳 酸本身或通过物理改性适用于通常的挤出、注射、吹膜、发泡、 吸塑等加工方法。可以制成纤维、膜、棒、块、板材等应用于纺 织、包装等各种民用、工业应用和医疗特殊应用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19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