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兼容性检测的方法、系统和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2885.6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7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冉江林;苏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W9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兼容性 检测 方法 系统 接入 网关 控制 功能 实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终端兼容性检测的方法、系统和接入网 关控制功能实体。
背景技术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能够提供端 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支持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ISDN能 够吸收、综合现有的各种公用网的业务,并以数字形式统一处理各种通信业 务,只要设置了能够与各种通信网接续的ISDN交换模块并提供标准的用户- 网络接口,用户就可通过一条用户线利用各种通信媒介进行通信。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合作伙伴项目)引入,目的是将Internet的体验引入到 移动网络,结合两者的优点。现有的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电话交换网)网络、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 交换网)网络和ISDN网络的演进方向是IMS,IMS网络是未来统一核心网的 基础。
ISDN网络是端到端的数字网络,要求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编码方式和 能力集要保持一致,同时ISDN网络侧提供的多样化的业务功能,对终端的兼 容性有较高的要求,ISDN用户终端不一定都能够支持网络侧提供的所有业务 功能,所以ISDN网络侧必须要了解终端的编码方式和能力集并进行兼容性检 查。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IMS网络中接入ISDN用户后,IMS网络侧服务器发送的命令可能由于终 端不兼容而无法执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兼容性检测的方法、系统和接入网关控制功 能实体,可以在IMS架构下实现检查ISDN终端的兼容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兼容性检测的方法,包括:
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接收IP多媒体子系统中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终端兼 容性检测请求;
将所述终端兼容性检测请求的格式映射为综合业务数字网中信息传输的 格式;
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启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终端检测功能后,根据 所述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终端上报的终端能力信息,获取检测结果信息;
将所述检测结果信息映射为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格式;
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向所述应用服务器上报所述检测结果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IP多媒体子系统中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终端兼容性检 测请求;
第一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兼容性检测请求的格式映射为综合业务 数字网中信息传输的格式;
获取模块,用于启动所述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终端检测功能后,根据所 述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终端上报的终端能力信息,获取检测结果信息;
第二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信息映射为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中 信息传输的格式;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应用服务器上报所述检测结果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服务器,位于IP多媒体子系统,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终端兼容性检测请求,以 供所述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启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终端检测功能后,并 根据所述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终端上报的终端能力信息,获取检测结果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上报的所述检测结果信 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兼容性检测的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 和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
所述应用服务器位于IP多媒体子系统,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入 网关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终端兼容性检测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入 网关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的检测结果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28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