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3018.4 | 申请日: | 200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茂业;二濑卓也;稻叶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H01L21/3205;H01L21/2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文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半导体器件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1月25日提交的2008-14408号日本专利申请 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技术,更特别地涉及可用于制备具 有金属硅化物层的半导体器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器件高集成化的发展,场效应晶体管按照比例缩小规 则(scaling law)被小型化,但是由于栅极(gate)、源极(source)和漏极 (drain)阻抗增加,即使场效应晶体管被小型化,仍存在不能实现高速 运行的问题。因此,对于例如具有0.2μm或更小的栅极长度的场效应 晶体管,正在研究通过在构成栅极的导电薄膜和构成源极和漏极的半 导体区域的表面上采用自对准的方法形成具有低阻抗的硅化物层(例 如,如硅化镍层和硅化钴层)来降低栅极、源极和漏极的阻抗的 SALICIDE(自对准硅化物)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11-251591号(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通 过在对包括Ni、Co、Mo、Ta、W、Cr、Pt或Pd的金属薄膜进行第 一退火以形成富含金属的硅化物后除去未反应的金属薄膜,及通过再 对该硅化物进行第二退火而形成具有低阻抗的硅化物层的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2007-184420号(专利文件2)中描述了通过在 对硅基板进行退火(其中镍在不低于250℃和不高于500℃的温度下形 成第一烧结物)以形成亚稳的硅化镍后除去未反应的Ni,及进一步在 高于第一烧结物的温度下使Ni和Si反应而退火为第二烧结物来形成 硅化物的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5-29343号(专利文件3)中描述了通过在600 ℃下N2气氛中对Ti进行短时间退火形成硅化钛后除去氮化钛层和钛 层,并进一步一次或多次注入硅离子束,然后在大约800℃下N2气氛 中退火而形成硅化物膜的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2007-142347号(专利文件4)中描述了在至少 栅极和源/漏区域其中之一上形成镍合金硅化物层的步骤中,在半导体 基板上顺序沉积镍合金膜和镍膜后进行热处理的技术。
[专利文件1]
日本专利公开文件11-251591号
[专利文件2]
日本专利公开文件2007-184420号
[专利文件3]
日本专利公开文件5-29343号
[专利文件4]
日本专利公开文件2007-142347号
单金属硅化物(NiSi)相的硅化镍层具有14-20μΩ·cm的低阻抗,且 可以通过SALICIDE技术以相对低的温度(例如,400-600℃)形成。因 此,形成具有低阻抗的浅结变得可能,且因此硅化镍层最近被采用在 需要进行小型化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漏极中。
对于形成NiSi相的硅化镍层,一般采用两阶段的热处理。首先, 为了在晶片上沉积镍膜以形成NiSi相,进行第一热处理。对于第一 热处理的条件,例如,可以采用410℃的温度、30秒的时间和5℃/s 的升温速率。
对于第一热处理,例如,可以使用如图30中所示的灯加热装置 101。图30(a)、30(b)和30(c)分别为灯加热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平面图、 腔内基本部件的截面图和衬托器部分的基本部件的平面图。
如图30(a)中所示,晶片容纳在与灯加热装置101接合(dock)的 FOUP 102中。从FOUP取出的晶片传送到加载互锁室(load lock)103。 为了抑制外部空气(主要是氧气)混杂地进入处理腔105,加载互锁室 103的内部暂时减压到133.32Pa或更低,然后使其压力恢复到大气 压。这之后,晶片通过传送腔104等传送到处理腔105中的一个中。 在第一个晶片被传送到处理腔105之前,处理腔105进行加热且残留 在处理腔105中的氧气被热排除。已进行过预定的热处理的晶片被冷 却,返回到传送腔104,然后通过加载互锁室103返回FOUP 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瑞萨科技,未经株式会社瑞萨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3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机架四辊冷连轧机弯辊力综合设定技术
- 下一篇:发送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