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窗帘轨道固定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3171.7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哲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哲文 |
主分类号: | A47H1/02 | 分类号: | A47H1/02;A47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帘轨道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窗帘的零组件有关,特别指一种具有快速拆装窗帘轨道及良好固持力的窗帘轨道固定架。
背景技术
按一般传统的窗帘轨道固定架,其固定轨道的方式,是以钩部顶持于轨道的条轨,其缺失在于固定架与轨道间缺乏支撑力,对于轨道的固持力并不十分稳固;此外,另有一传统窗帘轨道固定架,是以架板组成,利用架板作为窗帘轨道的支撑,该架板结构虽提升窗帘轨道的支撑力,但架板在装设上必须预先结合在窗帘轨道,再以整组窗帘轨道作安装,拆装操作上相当麻烦且不便,尤其是拆卸窗帘轨道更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轨道固定架,旨在解决上揭缺失,使其对于窗帘轨道具有良好的固持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窗帘轨道固定架,固定架包含一卡掣件,令得以快速安装及拆卸窗帘轨道。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轨道固定架,包含一主架体,具有一直立体身及由直立体身上下端边向前凸伸的两水平体身,该直立体身的本体开设有若干透孔以及向内凸出的补强肋,该两水平体身的本体开设有数透孔,在两水平体身的三侧缘并水平延伸有卡置边,该卡置边上端面具有卡置孔,各该卡置边前缘复延伸有滑槽;一卡掣件,呈直立板状,上下端缘各凸设抵靠部,该抵靠部前端延伸有卡定体;该卡掣件以抵靠部容设于所述滑槽中,而使之于该滑槽中滑动,且经卡定体卡定于该卡置孔中呈固置;藉此,轨道的前后条轨受本体的直立体身及水平体身所顶持,而轨道的前壁面受该卡掣件所靠抵封闭。
其中,卡定体为弧形体结构。
其中,滑槽为弧形槽结构。
其中,滑槽为斜形槽结构。
其中,水平体身的卡置边及滑槽高度略低于其水平体身高度。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具有快速拆装窗帘轨道及良好的固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固定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组合完成图。
图5:是本发明装设完成图。
图6:是本发明拉力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下压力量分布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固定力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装设完成图。
图12: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包含,一主架体1呈具开口的匚型体,具有一直立体身10以及两水平体身11、12,该直立体身10本体壁面上开设有两横列穿孔100、101及一透孔104,该两横列穿孔100、101两侧的直立体身10壁面上另向内凸出有两直立补强肋102、103;其中由直立体身10上端凸伸的水平体身11,其本体上开设有供长螺丝通过的数穿孔110,且于未与直立体身10衔接的三侧端边水平延伸有高度略低的卡置边13、14、15,该各卡置边13、14、15上并开设有至少一卡置孔130、140、150,图上所示,大致呈长形孔,各该卡置边13、14、15前缘复延伸有滑槽131、141、151;而由直立体身10下端凸伸的水平体身12,其本体上则开设有对应上方水平体身11穿孔110的多个圆穿孔120以及分布于水平体身12三侧端的若干卡置孔121、122、123,且由该水平体身12的三侧端边再直接水平延伸有滑槽16、17、18。
一卡掣件2,呈直立板状,该卡掣件2本体墙面上开设有数个穿孔20,该穿孔20两侧的壁面上另向内凸出有两直立补强肋200、201,该卡掣件2上、下端缘各凸设一抵靠部21、22,该各抵靠部21、22前端延伸有至少一卡定体23、24,其较佳实施例为图上所示呈弧体状。
装设时,如图2、图3所示,是以长螺丝3由两水平体身11、12上端面开设的贯穿孔110、120,将主架体1预先固定于天花板或壁面上,令窗帘轨道4由主 架体1形成的开口容置入,受直立体身10及两水平体身11、12顶持而获得支撑后,将卡掣件2以侧插的方式,使各抵靠部21、22分别容入滑槽,而得以该滑槽滑动,于滑移的过程中,该卡定体23、24会卡入卡置孔;使卡掣件2产生定体固置,并封闭其本体1开口,且靠抵在窗帘轨道4的前壁(如图4、图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哲文,未经周哲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3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编竹玻布及成型方法
- 下一篇:布边边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