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啶酰菌胺和嘧菌环胺杀菌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3495.0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3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家隆 |
主分类号: | A01N43/54 | 分类号: | A01N43/54;A01N43/4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啶酰菌胺 嘧菌环胺 杀菌剂 组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二)背景技术
白粉病侵害作物对象广泛,如麦类、葡萄、果树、油菜、豆类、蔬菜、花生、马铃薯、草莓、甘蓝、向日葵、草坪等,目前已经成为农业上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白粉病病菌残体病株留在土壤或以侵入作物叶片表皮细胞内菌丝体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度适宜时菌丝体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病菌靠风雨、气流、水溅等传播蔓延,由于病菌孢子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相对湿度25%条件下也能萌发,往往在作物受到干旱影响的情况下发生重度病害。病菌孢子最适宜温度为20~25℃,在我国西南一带雨水较丰富的地区,冬季和春季气温偏高,雨量及雨日少,有利于白粉病流行,3月开始发病,4~5月进入盛期。我国北方较湿润的地块每年发病早而且重,一般4月份开始,5月份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对于保护地蔬菜及大棚作物,只要湿度、温度适宜,很容易产生严重病害。近几年来由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植物病害抗药性增强,白粉病危害加重,已经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丰产丰收。
目前用于防治白粉病的药剂很多,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粉锈宁乳油、4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胶悬剂、40%多硫胶悬剂、45%敌唑酮可湿性粉剂等等,防治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这些药剂由于长期频繁或不科学使用,使得作物白粉病抗性严重,用药量增加,从而导致防治成本升高却不理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使用安全的杀菌剂农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杀菌剂组合物,是由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助剂和填料载体经一定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可湿性粉剂。
啶酰菌胺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属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适宜油菜、豆类、蔬菜、花生、马铃薯、草莓、甘蓝、向日葵、葡萄、草坪、果树等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使用剂量40~150(a.i.)/hm2。纯品啶酰菌胺为无色晶体,m.p.142.8~143.8℃;溶解性(20℃,g/l):水0.0046,甲醇40~50,丙酮160~200。啶酰菌胺原药急性LD50(mg/kg):大鼠>5000,大鼠经皮>25000;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嘧菌环胺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属于真菌水解酶分泌和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是广谱高效具有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适用于麦类、葡萄、果树、蔬菜等;防治的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黑星病、叶斑病等;使用剂量150~750(a.i.)/hm2,种子处理剂5g(a.i.)/100kg种子。纯品嘧菌环胺为粉状固体,m.p.75.9℃;溶解性(25℃,g/l):水0.013,丙酮610,甲苯460,正己烷30,正辛醇160,乙醇160。嘧菌环胺原药急性LD50(mg/kg):大鼠经口>2000,大鼠经皮>2000;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以3mg/kg·d剂量饲喂大鼠两年,未发现异常现象;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发明人经多次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啶酰菌胺和嘧菌环胺按一定比例复配,在特定助剂作用下,施药后24小时对小麦白粉病的共毒系数为206.01,毒力回归方程为y=2.7318+1.4103x,大量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在推荐剂量下(每666.7m2用量333克~500克),施药后48小时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77%~96%。助剂是必须的成分,填料起载体作用。
啶酰菌胺和嘧菌环胺按一定的比例复配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优选的成份配比为:
成份 重量百分比(%)
啶酰菌胺 5.0~15.0
嘧菌环胺 15.0~45.0
填料载体 30.0~80.0
助剂 5.0~10.0
最佳的配比为:
成份 重量百分比(%)
吡噻菌胺 8.0~12.0
萎锈灵 20.0~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家隆,未经孙家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3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