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顶式空调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3779.X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6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金兑宪;徐敬泰;柳承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明星;金玉兰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顶式 空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顶式空调机,尤其涉及防止排出口结露现象的吸顶式空调 机。
背景技术
吸顶式空调机具备设置于室内天花板内部的主体和设置于主体的前面而 暴露于天花板的天花板面板,由此室内空间的空气通过天花板面板被吸入至 主体并进行热交换后,再次通过天花板面板排出到室内空间,从而对室内空 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天花板面板呈四角形结构,其中心部形成有用于将空气吸入主体的一个 空气吸入口,而且在其外围形成有排出口,以用于将通过设置于主体的热交 换器而进行调节的空气排出到室内,而排出口上设有导风板,以用于调整通 过主体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排出到室内空间的排风方向。吸顶式空调机根据形 成于天花板面板上的排出口的数量而分为四方向排出型吸顶式空调机及单方 向排出型吸顶式空调机。
但是,现有的吸顶式空调机中,由于排出冷气无法充分地传递至导风板 侧,因此导致室内空间的高温高湿的空气流入导风板侧而发生结露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顶式空调机,其防 止由通过排出口排出的冷气引起的结露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顶式空调机包括:具备 内侧面的至少一个排出口;设置于排出口的导风板,以用于调整冷气的风向; 设置于内侧面的某一面的至少一个风道引导结构,以用于将冷气的排出方向 转换为排出口的长度方向。
而且,排出口包括作为承担热交换后的冷气的大部分流量的区域的中央 部和形成于外围上的外围部,风道引导结构将通过中央部的冷气中的一部分 冷气移动至外围部。
而且,风道引导结构沿着作为冷气的引导方向的排出口的厚度方向形成, 且呈从中央部偏向外围部的流线型结构。
而且,风道引导结构包括:在排出口的上部向宽度方向突出形成的第一 端部;设置于排出口的下部的第二端部;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接部。
而且,第一端部形成为预定的大小,以使经过中央部的冷气的方向转换 到外围部,而第二端部的大小相对第一端部小。
而且,形成风道引导结构的内侧一面设置成使得排出口的宽度方向间距 沿着冷气的引导方向逐渐变窄,连接部包括为对应内侧面变窄的间距而对应 宽度方向的突出长度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上面的第一连接部。
而且,形成有风道引导结构的内侧一面的宽度方向间距以预定曲率减小。
而且,连接部包括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侧面的第二连接部。
而且,第二连接部具有预定的曲率。
而且,所述排出口包括相同形状的四方向排出型排出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顶式空调机包括:具备形 成有第一内侧面及第二内侧面的排出口的天花板面板;设置于排出口的导风 板,以用于调整冷气的风向;在排出口的中央与排出口连通的冷气通道;形 成于第一内侧面和导风板之间的第一分支排出口;形成于第二内侧面和导风 板之间的第二分支排出口;形成于第一内侧面的至少一个风道引导结构,其 与冷气通道连通,由此将通过第一分支排出口的中央区域的冷气中的一部分 冷气移动至第一及第二分支排出口的外围区域。
而且,所述风道引导结构在作为冷气的引导方向的第一分支排出口的厚 度方向呈流线型结构。
而且,所述风道引导结构沿着第一分支排出口的长度方向弯曲,以向着 置于第一分支排出口的外围的导风板。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顶式空调机包括:形成 有引导冷气的冷气通道的排水盘;形成有与冷气通道对应的排出口的天花板 面板;用于调整从排出口排出的冷气的风向的导风板;位于与冷气通道相面 对地连通的区域的导风板的第一本体部;位于第一本体部的外围的导风板的 第二本体部;转换冷气的方向,以使冷气沿着第二本体部排出的至少一个风 道引导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天花板面板被分离出的状态 的立体图;
图3为截取根据本发明的天花板面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道引导结构的放大图;
图5为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示出排出口的剖视图;
图6为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示出排出口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37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