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条型滚轮鼠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3891.3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1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潘培坤;张向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条 滚轮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轮鼠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长条型滚轮的鼠标。
背景技术
科技与信息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脑以及其外围设备已是每个人日常生活 中的一部分,而鼠标是电脑与使用者间联系的桥梁,其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 因此,市面上各大电脑相关业者对于鼠标相当重视,亦研发出各种新功能或 使用性更便利的鼠标。
鉴于电脑的使用者利用电脑来浏览网页或浏览大量的文件数据时,时常 需要利用窗口的垂直卷动功能,因此,市面上研发出具有滚轮的滚轮鼠标。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滚轮鼠标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1中,滚轮鼠标1包 括壳体10、滚轮11以及编码器12,滚轮11伸出壳体10以供使用者拨动, 而滚轮轴13穿过滚轮11并于壳体10中伸入编码器12中,使滚轮11的转 动可通过编码器12转换为信号以使滚轮鼠标1执行滚轮功能,一般,滚轮 功能被预设为窗口垂直卷动功能。
滚轮鼠标1的确让使用者于操作上获得相当大的便利,但随着时代的进 步,电子产品的外型近来趋向薄型化以便于携带。若希望缩小壳体10的体 积,则必须降低壳体10的高度,而若欲降低壳体10的高度,必须先降低壳 体10内部元件的设置位置或缩小其体积,会影响壳体10高度的内部元件则 为滚轮11以及编码器12。
首先,想要降低降低壳体10的高度,必须考虑滚轮11需显露于壳体10 之外以及穿过滚轮11的滚轮轴13需伸入编码器12中等两项因素。若降低 滚轮11的设置位置或缩小滚轮11的直径,不是造成滚轮轴13无法伸入编 码器12中就是滚轮11无法显露于壳体10之外而无法执行滚轮11功能。在 考虑到上述两项因素的情况下,仅可缩小编码器12的体积或降低编码器12 的设置位置,但为了使滚轮轴13伸入编码器12中又必须使滚轮11显露于 壳体10之外,滚轮11的设置位置可稍微降低但其直径不得缩小,这样的变 更可稍微降低壳体10的高度,但壳体10高度的降低程度非常有限而不明显。
另外,随着鼠标的发展且电脑屏幕发展为宽屏幕,让使用者产生了窗口 水平卷动功能的需求,故市面上推出可倾斜式的滚轮鼠标,以提供使用者进 行窗口的水平卷动,因此,研发一种兼具薄型化以及可进行倾斜摆动的滚轮 鼠标为鼠标行业最为迫切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兼具薄型化以及倾斜摆动的滚轮鼠标。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种长条型滚轮鼠标,包括:
一底座;
一电路板,设置于底座上;
一支撑固定架,设置于底座上,能相对于底座上下移动;
一滚轮摇摆框架,设置于支撑固定架上,能相对于支撑固定架转动;
一长条型滚轮,设置于滚轮摇摆框架上,能被拨动而相对于该滚轮摇摆 框架转动,且长条型滚轮表面具有多个锯齿;其中该长条型滚轮的转动方向 垂直于该滚轮摇摆框架的转动方向;
一编码器,设置于电路板上且位于支撑固定架的一侧;
一长条型齿轮组件,具有多个齿轮,且长条型齿轮组件的一端伸入编码 器中;以及
一弹片,设置于支撑固定架上,用以抵顶长条型齿轮组件;其中长条型 齿轮组件由于被弹片抵顶而使多个齿轮与长条型滚轮的多个锯齿啮合以使 该长条型齿轮组件随长条型滚轮而转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底座还包括一第一固定柱、一第二固定柱以及一第 三固定柱,穿过电路板的多个电路板开孔而与支撑固定架连接,其中第一固 定柱具有一第一固定柱滑槽,第二固定柱具有一第二固定柱孔,而第三固定 柱具有一第三固定柱孔。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固定架还包括一第一凸柱、一第二凸柱以及一 第三凸柱,第一凸柱伸入第一固定柱滑槽中,第二凸柱伸入第二固定柱孔中, 而第三凸柱伸入第三固定柱孔中,使支撑固定架得以第二凸柱以及第三凸柱 为轴进行相对于底座的上下移动,其中第一凸柱于第一固定柱滑槽中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长条型滚轮鼠标还包括一第一开关,设置于 电路板上,当支撑固定架进行相对于底座的上下移动时,第一凸柱触压第一 开关而使长条型滚轮鼠标执行一滚轮按键功能。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底座还包括一第四固定柱以及一第五固定柱,穿过 电路板而与长条型齿轮组件连接,其中第四固定柱具有一第四固定柱滑槽, 第五固定柱具有一第五固定柱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3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热膨胀材料TaVO5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消音装置及消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