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流风扇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4117.4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7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裕亮;金亲慎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5/16 | 分类号: | F04D25/16;F04D2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流 风扇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的轴流风扇单元。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各种电子装置的壳体内安装冷却风扇,以对其电子部件进行冷却。由于电子部件具有高性能并且受到产生的热增加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增加冷却风扇的静压和流速。为了满足该需求,近年来使用具有多个串联连接的轴流风扇的串联布置的轴流风扇单元,作为可以确保足够大的静压和增加流速的冷却风扇。
串联布置的轴流风扇单元包括多个壳体,在壳体内布置有多个马达。多个引线从马达通过设在壳体的侧部上的用于引导引线的凹部引出到壳体的外部。
但是,如果引线没有整齐地从壳体引出,则在将串联布置的轴流风扇单元安装到电子装置等上时恐怕会推出引线,并且引线可能因与其它部件的物理干涉而受损或断开。在壳体内部,引线可能会弯曲从而阻碍气流,并因而增加噪音。基于上述原因,引导引线的方法在串联布置的轴流风扇单元中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串联布置的轴流风扇单元,该轴流风扇单元包括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第一和第二轴流风扇均优选具有: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可通过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它们是中空的以分别容纳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以及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分别设有第一 凹部和第二凹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处结合。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围绕中心轴线沿周向布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相连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经由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向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侧延伸。由此,可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引导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
另外,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引导部,以通过所述引导部对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进行引导。由此,可以根据轴流风扇单元的安装部位沿期望方向对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进行引导。
此外,通过在所述引导部中设置端部钩和引导部钩,可以更可靠地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对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进行引导。
另外,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间隙、以及从该第一间隙沿周向延伸的第二间隙。通过经由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引导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可以防止引线弯曲。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将更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要素、步骤、特性和优点。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布置的轴流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单元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轴流风扇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引导部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轴流风扇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引导部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及其附近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凹部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12是表示另一实施例中的凹部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12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注意的是,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当将不同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取向描述成上/下或左/右时,是指最终在附图中的位置关系和取向;而不是指在组装成实际装置后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取向。在下面的描述中,轴向是指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方向。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串联布置的轴流风扇单元1的立体图。轴流风扇单元1是反向旋转式轴流风扇,并包括第一轴流风扇2和沿第一轴流风扇2的中心轴线J1布置的第二轴流风扇3。在当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流风扇2的中心轴线J1与第二轴流风扇3的中心轴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4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