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环己氨基甲酸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4474.0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邓友全;郭晓光;尚建鹏;石峰;李健;马祥元;崔新江;张宏哲;何昱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71/24 | 分类号: | C07C271/24;C07C269/02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方晓佳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氨基甲酸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环己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是一种催化 碳酸二烷基酯和N,N’-二环己基脲合成环己氨基甲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异氰酸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是聚氨酯合成的主要原料,可以 广泛的应用于聚氨酯、涂料、燃料和农药等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农业、医药卫 生各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我国的聚氨酯工业起步比较晚,但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 高速发展,使得相关行业对异氰酸酯和聚氨酯的需求分别以每年12%和10%的 增长率递增,而国内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在传统的异氰酸酯合成工业中,主要 是用相应的胺类化合物与光气反应制得。光气是一种剧毒化合物,并且,在反应 过程中有大量强腐蚀性氯化氢生成。该工艺存在路线长、成本高、原料毒性大、 副产物盐酸腐蚀设备、产品氯含量高、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随着环保意识的增 强,非光气路线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化工企业关注的焦点,其中以氨基甲 酸酯为原料,通过热裂解制备异氰酸酯的合成工艺已经备受瞩目。
作为非光气合成异氰酸酯的重要中间体-氨基甲酸酯正在被广泛的研究。 目前,氨基甲酸酯的合成研究主要包括:胺类化合物的氧化羰化、硝基类化合物 的还原羰化、碳酸二烷基酯的氨解以及二取代脲的醇解。前两种反应以CO为羰 源,贵金属化合物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条件苛刻,从而限制了它 们的研究进展和工业化进程。对于后两种反应,虽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过程简 单,但是它们分别副产醇和胺,降低了反应原料官能团的有效利用率,原子经济 性较差。除以上合成路线外,利用二取代脲与碳酸二烷基酯合成氨基甲酸酯(1) 也是一条有发展前景的非光气路线。从反应(1)可以看出,反应原料中脲与碳 酸酯的官能团全部被利用,原子经济性达到100%。
R1NHCOHNR1+R2OCOOR2→2R1NHCOOR2
(R=0-6个碳原子数的烷基)
R2=-CH3,-C2H5,-C4H9,-C6H5 (1)
当R=0时,合成的无取代基的环己氨基甲酸甲酯恰好是合成4,4’-二环己基甲烷 二异氰酸酯(HMDI)的前体,因此利用此方法可以高效合成HMDI。该反应可 以促进CO2的有效利用,减小其温室效益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 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环己氨基甲酸酯的方法。
一种合成环己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一种担载型金属氧化物 固体催化剂,催化碳酸二烷基酯和N,N’-二环己基脲合成环己氨基甲酸酯;催 化剂的活性组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载体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活 性碳、二氧化锆。
所述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可以表示为EOx,其中E表示过渡金属元素,x 的取值范围为1-6。
所述过渡金属元素,选自钛、钼、钨、镧、铈、锰、铁、镍、铜、银或锌; 特别优选:镧、铈或镍。
所述的担载型金属氧化物固体催化剂,其载体的粒径优选1-4mm;载体的 孔容优选0.2-0.7ml/g;载体的比表面积优选300-1000m2/g。
所述的担载型金属氧化物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一个浸渍过程。在所述 浸渍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含水酸或不含水酸调节过渡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前 体的酸性水溶液的pH值。所述的含水酸或不含水酸,优选但不限于,HCl、HNO3、 H2SO4、H3PO4、CH3COOH。所述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前体的酸性水溶 液中,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前体。所述的一种或多种 过渡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酸性水溶液的pH值优选2-4。
对于所述浸渍过程的温度,并无特别的限定,优选为室温。所述浸渍过程的 浸渍时间优选2-20小时;催化剂前体的干燥温度优选60-100℃;干燥时间优选 4-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4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交换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检测网络故障是否消除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