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测试片及电化学检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4939.2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庄旻杰;林彦光;何蕴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7 | 分类号: | G01N27/27;G01N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化学 检测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测试片及其检测器,更具体地,关于一种可检测两种血液标的物质的测试片以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慢性病患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以往必须在医院才能进行,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血糖浓度已可由病患在家自行检测,方便病患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检测器,配合对应的测试片可测量出正确的血糖浓度,其中测试片用过一次后即可丢弃。
如图1所示,传统的测试片10是在基板12的一面设有导电层、反应区13及盖板14,基板12的另一面为空白。导电层形成在基板12上,并由绝缘层覆盖部分的导电层。未经绝缘层覆盖的导电层至少可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覆盖有反应物质以形成反应区13;另一部分形成端子部15可与外部检测器的插槽连接。盖板14可覆盖绝缘层以及部分导电层,避免使用者接触。
测试片10用于检测血糖浓度时,其反应物质主要为葡萄糖氧化酶,其作用原理为:在血液样品进入反应区13时与其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并产生电化学变化,当测试片10插入检测器的插槽时,测试片10的端子部15将和插槽中的接脚相连,检测器借由此电连接读取其电流变化,检测器再将电流变化的信号经过计算显示为浓度。
然而,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浓度之外,亦需要定时注意如微蛋白、总胆固醇或血酮浓度,以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测试片10的设计仅能测得一种血液标的物质(即血糖),欲测量其他血液标的时,除了要利用另一种测试片及对应的检测器外,受测者必须另行采血进行检测,亦影响受测者自行采血的意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化学检测器的测试片,可同时达成两种不同血液标的物质的检测。
为达成此一目的,该测试片具有一基板,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第一导体层设在第一面;一第二导体层设在第二面,一第一介电层,部分覆盖第一导体层;以及一第二介电层,部分覆盖第二导体层。第一介电层以及第二介电层分别具有一第一缺口及一第二缺口分别使得第一及第二导体层裸露在其中。不同的试剂层分别位于第一及第二缺口中。至少一试剂层包括用预测定血糖浓度的葡萄糖氧化酶。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分别由上盖层覆盖以分别形成一腔室。血液样品可经由毛细作用进入不同的腔室。
为了同时达成以一滴血液样品达成两种不同血液标的物质的检测,缺口的边缘设有与上盖层切齐的切缘,亦可不与上盖层切齐。血液样本经毛细作用分别进入缺口后,并不会有任何残留连接,因此血液可分别与不同的试剂层进行反应而不彼此干扰。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检测系统,可同时达成两种不同血液标的物质的检测。该电化学检测系统包括一测试片以及一检测器。测试片具有:一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一第一导体层,位于该第一面且具有一第一端子部;以及一第二导体层,位于该第二面且具有成一第二端子部对应于该第一端子部。检测器具有用以使该测试片插入的一插槽,该插槽具有:一第一接脚组,位于该插槽的一侧且与该第一端子部形成电连接;以及一第二接脚组,位于该插槽的另一侧且与该第二端子部形成电连接。
为避免可测得两种血液样品的测试片与接脚组的不当连接,测试片在其一端的周缘设有一缺口或截角,且检测器的插槽中具有对应该缺口或截角的结构。此一缺口或截角可避免测试片误置插入插槽中造成检测器的不当动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传统的检测试片;
图2A及图2B表示依据本发明的测试片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以及经组合后的上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电化学检测器的插槽的实施形态;
图4及图5表示图2B所示的测试片实施例其端子区的变化的上视图;
图6A表示依据本发明的测试片的基板第二端的侧视图;
图6B至图6D表示图6A所示的基板第二端的变化上视图;
图7A表示依据本发明的测试片的基板第二端的另一变化的侧视图;以及
图7B至图7D表示图7A所示的基板第二端的变化上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2:基板
10,S,S1,S2:测试片
13:反应区
14:盖板
15:端子部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23:第一表面
24:第二表面
25:狭缝
26:截角
31,32:导体层
311,321:端子区
312,322:电极区
41,42:介电层
411,421:切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4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