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最优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5289.3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泽田石正明;栗田文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5/00 | 分类号: | F25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 最优 方法 用于 实施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冷冻循环设备中变更为与现有制冷剂不同的制冷剂时,用于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的优选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考虑到环境问题等,现有冷冻循环设备所使用的R22等包含氯的HCFC类制冷剂的使用受到限制,正逐渐向使用其它制冷剂进行替换。此时,随着制冷剂的变更,若更换整个冷冻循环设备,特别是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制冷剂配管多埋入设置设备的建筑物中,为了更换该配管,需拆毁建筑物等,作业变得非常困难,并产生庞大的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迄今为止一直在尝试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
为了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需要回收残留于制冷剂配管中的现有油液(旧油液)。以往,采用如下措施,即,使变更前的现有制冷剂(旧制冷剂)在冷冻循环设备中循环规定时间,回收残留于已设制冷剂设备中的旧油液,使该旧油液的残留量相对于与变更后的新制冷剂对应的油液(新油液)的使用量(封入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含有浓度,从而使已设制冷剂配管成为可再利用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183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方法中,为了使旧制冷剂流入已设制冷剂配管,需要另外安装压缩机等特别的循环机构,存在旧油液回收作业及设备方面的花费,而不能有效谋求因配管再利用而带来的成本降低效果。并且,为了回收旧油液而必须使用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限制制冷剂即旧制冷剂,在油液回收时恐怕会导致该制冷剂泄漏,在安全性方面也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利用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清洗装置,在冷冻循环设备中,从现有制冷剂变更为不同制冷剂时,能够低成本且安全地实施旧油液回收。
即,第一方面发明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在由室内机、室外机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构成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用于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后,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并将该积存的油液回收。
第二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在与室外机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和变更后的室外机的制冷剂吸入侧之间,连接新油液供给部和其上游侧的油液回收部的步骤;利用变更后的室外机的辅助阀,进行抽真空并从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新油液的步骤;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之后,结束抽真空,并向变更后的室外机中填充新油液的步骤;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油液的步骤;将积存在油液回收部的油液回收的步骤。
第三方面的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判断从油液回收部回收的油液的折射率,当旧油液的比率比规定值高时,再次从供给新油液开始反复进行。
第四方面的发明,在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利用从变更后的室外机输出的高温制冷剂加热油液回收部。
第五方面发明的清洗装置,用于实施第一方面~第四方面发明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的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该清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新油液供给部和油液回收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冷冻循环设备连接,上述新油液供给部具有:具备使新油液流入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流入部的规定容量的第一槽和向该第一槽供给新油液的供给端口,上述油液回收部具有:位于上述新油液供给部上游侧并贮留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的规定容量的第二槽和利用该第二槽回收油液的回收端口。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已设制冷剂配管的再利用方法,在由室内机、室外机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构成的冷冻循环设备中,用于再利用已设制冷剂配管,在利用新油液供给部向冷冻循环设备内供给规定量的新油液后,运转变更后的室外机,在油液回收部积存规定量的冷冻循环设备内的油液,并将该积存的油液回收,因此,可以利用新油液回收积存于已设制冷剂配管的旧油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5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式冷热水供应装置
- 下一篇:灯用供电构件、放电灯、放电灯单元及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