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和采用发光管阵列的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6135.6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9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涩川芳雄;四户耕治;平川仁;粟本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篠田等离子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17/49 | 分类号: | H01J17/4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春晖;杨红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阵列 及其 制造 方法 采用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管阵列以及采用所述发光管阵列的显示装置,具体地涉及包括多个细长的等离子体管且适于由在所述等离子体管外部提供的电极来驱动的等离子体管阵列。
背景技术
具有荧光层、被填充有放电气体且其相对的端部被密封的细长玻璃管通常被称为“发光管”或“等离子体管”。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这种等离子体管、前侧上具有垂直于所述等离子体管延伸的多个透明显示电极且后侧上具有平行于所述等离子体管延伸的数据电极(寻址电极)的显示板通常被称为“等离子体管阵列”或“PTA”。在所述PTA中,通过向显示电极和数据电极施加工作电压可引起放电,所述放电产生的UV辐射可激发荧光材料,而被激发的荧光材料则发出用于显示的可见光(参见,例如,JP-A-2000-315460)。
可对PTA进行配置,使得等离子体管被夹在形成有显示电极的前板和形成有寻址电极的后板之间,以及通过粘合带或粘合剂与前板和后板结合。因此,PTA是一种非常轻的并且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原则上,PTA的显示尺寸由等离子体管的长度和数量来确定。因此,与现有的显示装置(PDP和LCD)相比,PTA更有利于提供大尺度的显示板。
一种用于改进PTA亮度的已知技术为增加等离子体管与提供于前板上的显示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参见,例如,JP-A-2003-86142)。
此外,一种用于稳定驱动电压的已知技术为使用如树脂膜等挠性片作为前板,由此减小等离子体管截面形状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参见,例如,JP-A-2003-297249)。
尽管如前所述,PTA的显示尺寸由等离子体管(发光管)的数量来确定,然而通常情况下,包括数千个等离子体管的PTA(发光管阵列)还受到等离子体管的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的变化的影响。
在包括被夹在具有显示电极Ed的前板Ff与具有寻址电极Ea的后板Fr之间的等离子体管T的PTA(JP-A-2000-315460中所公开)中,如图8所示,使用挠性薄片作为前板Ff以适应等离子体管T的截面形状的变化,使得显示电极Ed与发光管T保持紧密接触。
即使具有这种构造,PTA仍然有不均匀显示(不均匀亮度)的缺陷,因为显示电极Ed与等离子体管T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因等离子体管T的尺寸而不同,如图8所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等离子体管的尺寸具有变化也可免于不均匀显示的PTA。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管阵列,其包括:前板和后板以及多个细长的发光管;其中每个细长的发光管被填充有放电气体且被彼此平行地设置于前板和后板之间,所述前板是透明的且具有第一材料质量和第一厚度,所述第一材料质量和第一厚度具有足够的刚性以支撑所述发光管,所述前板包括位于其上的至少一对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与所述发光管接触且垂直于所述发光管延伸,所述后板具有第二材料质量、第二厚度及形状,所述第二材料质量、第二厚度及形状具有足够的挠性以适应发光管的截面尺寸的变化,所述后板包括位于其上的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与相应的发光管接触并且沿所述发光管的纵向延伸。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管阵列,其包括:前板和后板;以及多个细长的发光管,其每一个被填充有放电气体且被彼此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所述前板是透明的且其具有的材料质量和厚度具有刚性以支撑所述发光管,所述前板包括提供于其上的至少一对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与每个发光管的上表面接触,垂直于所述发光管延伸,所述后板具有的材料质量、厚度和形状具有挠性以适应所述发光管的截面尺寸的变化,所述后板包括提供于其上的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与相应的发光管的下表面接触,平行于所述相应的发光管延伸;其中,所述后板在每两个相邻的发光管之间或者在每两个相邻的发光管组之间具有平行于所述发光管的切口或开槽,其中每个所述发光管组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发光管。
根据本发明,所述前板的第一材料质量和第一厚度足以支撑所述发光管,所述后板的第二材料质量、第二厚度和形状足以适应发光管的截面尺寸的变化。因此,即使设置在前板和后板之间的发光管的截面尺寸和截面形状有变化,所述前板也可维持其平坦形状,且所述显示电极和前板可保持与发光管紧密接触。此外,所述后板被弯曲以适应发光管的截面尺寸的变化,并且所述寻址电极和后板保持与发光管紧密接触。
因此,所述发光管与提供于前板上的显示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是恒定的,使得所述发光管阵列可免于不均匀显示(不均匀亮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篠田等离子体株式会社,未经篠田等离子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6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活动地板块
- 下一篇:固定面的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