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顶盖搭接处的冲压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6265.X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贡见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泰;朱成蓉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侧围外板 顶盖 搭接处 冲压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白车身钣金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白车身钣金件的冲压制造和钣金成型分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进步,对汽车外覆盖件的外观质量、材料利用率等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断地提高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在汽车白车身钣金件领域,侧围外板是白车身零件制造中的核心,它具有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难成型,外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为达到最好外表质量,最高钢材料利用率的目标,对零件重要部位(具体部位见图1虚线区域)的工艺设计进行研究和改进。根据图1所示,侧围外板与顶盖搭接处侧围外板形状为弧形,且翻边处为负角,根据材料成型原理,侧整形时,由于材料的各项异性,容易引起侧围外板A面(即外观面)的变形,并且侧整形后的焊接面容易起皱、叠料和回弹。根据白车身功能要求,以上质量问题是工艺设计中急待解决的难题。通过调查和对比,发现在现有工艺中,此部分通常采用的工艺设计方法是先正修边,后侧整形,零件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形、起皱等质量缺陷。下面以几种侧围外板为例,进行简单描述。
1.以B14侧围外板为例,对应位置模面设计的截面线如图2所示。零件在工艺安排上采取先正修,后翻边,最后侧整形。这种工艺方案产品A面拉延不充分,且修边距离离翻边位置远,修边后产生的应力大,以致翻边后导致产品A面变形明显,焊接面出现起皱叠料现象,因此较难保证翻边的质量。
2.以生产量最大S11侧围外板为例,对应位置模面设计的截面线如图3所示。零件在工艺安排上采取先正修,后翻边,最后侧整形。这种工艺方案省料但产品A面易产生冲击线,且修边距离翻边位置远,修边后产生的应力大,以致翻边后导致产品A面变形明显,出现起皱叠料现象。
3.再以S16侧围外板为例,对应位置模面设计的截面线如图4所示。产品在工艺安排上采取先侧修,后侧整形。这种工艺设计在初期生产阶段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当量产时,凹模圆角磨损比较严重,材料流动时阻力减少,材料流入量比较多,这就造成产品A面拉延不充分,翻边后焊接面的质量也很难保证,易出现起皱叠料等缺陷。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防止侧围外板顶盖搭接处A面变形,保证产品质量;
(2)消除一次冲击线和二次冲击线对A面的影响;
(3)尽量减少应力,保证侧整形后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顶盖搭接处的冲压处理方法,包括侧围外板拉延时模面的制作、对模面进行侧修边和对模面进行侧整形,其特征在于:制作拉延模面时,首先在模面修边线外的工艺补充面上,形成一个台阶。台阶的形成为:首先将侧围外板A面边界沿与A面相切方向往外延伸,长度在10mm内,优选5mm;然后在与冲压方向成3~20°夹角方向上,优选10°夹角,制作工艺补充面;在工艺补充面上距离修边线以外3~20mm处,优选10mm,开始形成台阶。其中侧围外板A面边界是指侧围外板A面和侧围外板翻边处相交部分。A面是指外表面件的外观面。
台阶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成3~20°夹角,优选成10°夹角;台阶的宽度控制在10mm以内,优选5mm。
进一步,根据具体修边角度,采用标准斜楔机构进行侧修边;侧围外板翻边处的侧整形采用整体斜楔一次侧整形。
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以上所述的缺陷,而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达到最合理的材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侧围外板示意图;
图2:现有侧围外板正修、翻边、侧整形示意图一;
图3:现有侧围外板正修、翻边、侧整形示意图二;
图4:现有侧围外板侧修、侧整形示意图;
图5:板料延伸率示意图;
图6:本发明补充台阶宽度对零件表面影响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一次冲击线理论分析示意图;
图8:本发明第二次冲击线理论分析示意图;
图9:本发明侧围外板与顶盖搭接处的补充面截面线有效参数图;
图10:本发明侧围外板与顶盖搭接处的补充面截面线推荐参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理论研究进行论述。
1、零件对应部位侧整形前后板料压缩量研究(结合图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62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理相关数据对象
- 下一篇:新拌混凝土配合比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