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藏库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6569.6 | 申请日: | 2005-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1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义人;斋藤哲哉;川崎竜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D13/04 | 分类号: | F25D13/04;F25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藏库 | ||
本案是申请日为2005年5月16日、申请号为200580015882.8(PCT/JP2005/008867)、发明名称为冷藏库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已提高冷冻循环内冷冻机油返回到压缩机中性能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在进一步要求冷藏库节能的同时,还力求提高其使用性能以及收容性能。
就现有的这种冷藏库而言,其采用的方法是将形成机械室的压缩机等设置于从冷藏库的库内收容性角度出发使用便利性差的冷藏库本体的顶面或者冷藏库本体背面的上部。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183014号公报中揭示有这样的方法。
图12表示在日本特开平11-183014公报中所揭示的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结构。
冷藏库本体1具有从上面开始由冷藏室2、蔬菜室3和冷冻室4构成的结构。冷藏室2具有旋转门5,蔬菜室3具有蔬菜室抽屉门6,冷冻室4具有冷冻室抽屉门7。在这样的结构中,由库内风扇8和蒸发器9等构成的冷却单元10,被设置在冷冻室4的背面后部,使得其高度与形成收容部的作为最下面储藏室的冷冻室4的开口部高度的尺寸大致相同。形成机械室11的压缩机12等被设置在从冷藏库的库内收容性角度出发使用便利性差的冷藏室2的顶面或者冷藏库本体1背面的上部。
按照这样的结构,通过将机械室11的体积部分从区分冷藏室2和蔬菜室3的分隔壁的下侧移向上侧,就必然能够在各储藏室的内部容积一定时,使冷藏室2和蔬菜室3的间隔壁的位置下降,使得蔬菜室3内的收容物品容易取出。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压缩机被放置在冷藏库本体的顶面上,蒸发器被放置在冷藏库本体底面附近,使得连接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的连接管的立起高度变长。此外,由于通过降低例如构成冷藏库本体的聚氨酯的导热率或者使用真空隔热材料等能够提高冷藏库本体的隔热性能,与此相应能够减小压缩机的能力,使制冷剂的循环量大幅度降低。伴随着这一点,管道内制冷剂的流速降低,冷冻机油返回到压缩机中的量减少而成为问题。
此外,滞留在蒸发器中的冷冻机油,即使在压缩机运转以外的阶段,在蒸发器的除霜时通过制冷剂的热对流(thermo siphon)效应而与制冷剂一起返回到压缩机中。但是,在冷冻机油中制冷剂的溶解度比较小的情况下,就难以与制冷剂一起运转到压缩机中,产生返回到压缩机中的量减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冷藏库构成为,具有冷冻循环,该冷冻循环依次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而形成有一系列制冷剂流路,上述压缩机是为了补充与R134a制冷剂相比变小的每单位体积的冷冻能力而将气缸容积相对增大的烃类制冷剂用压缩机,作为上述蒸发器和上述压缩机的连接管道的吸入管向着上方的压缩机蛇行,上述压缩机被配置在比上述蒸发器更上面的位置,在上述冷冻循环中封入有作为制冷剂的烃类和作为冷冻机油的矿物油。
根据这样的构成,增大制冷剂的体积流量,增大在压缩机运行时的管内的流速,因此能够确保冷冻机油在立起管道中上升时具有足够的流速。由此,能够增大从蒸发器返回到压缩机的冷冻机油量,从而能够提高冷藏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2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溶解度曲线图。
图3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从背面观察的正面图。
图4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从背面观察的正面图。
图5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从背面观察的正面图。
图6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冷藏库的从背面观察的正面图。
图7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4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8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4中的冷藏库的管道结构图。
图9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10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时序图。
图11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时序图。
图12是现有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6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