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碰撞落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6633.0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奚叶飞;肖裕波;刘宁;邓军;赵松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E05F15/20;E05F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泰;朱成蓉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碰撞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可以提高车辆安全性的碰撞落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最受车主关注的,也往往是客户购车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各汽车厂家都花很大精力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车辆安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包括制动、转向等主动操控方面;被动安全则是指在发生危险后,怎么尽最大可能地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电动玻璃升降控制基本上是靠车身控制模块来实现的,一般的做法都是通过升降开关和遥控来实现车窗玻璃的上升和下降。同时,此车身控制模块还带有中控锁功能,即驾驶员侧闭锁开关控制四门开闭锁,但在四门闭锁后存在一个非常重大的安全缺陷,当汽车在行使的时候驾驶员一般都要对四门闭锁,尤其是有当车速超过预先设定值后自动落锁的功能,本来此功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但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在碰撞翻车后,由于此时四门都是处于关闭状态,虽然有碰撞开锁的功能,但碰撞振动可能会导致锁体开关输出闭锁信号,使四门闭锁,而且以前也曾经出现过关门振动,导致四门非正常落锁,还有其他意外可能会导致门锁不能自动弹开。为了规避此类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提高现有碰撞开锁的可靠性;2)增加安全措施,在一个功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还有另外的功能保障乘员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碰撞落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用于车身被动安全的控制,能够更加可靠的保证车辆碰撞后乘员的安全。
控制系统由安全气囊模块、车身控制模块和玻璃升降电机组成,安全气囊模块输出信号到车身控制模块中,车身控制模块判断出所述信号为碰撞信号时,发出电机驱动信号,驱动电机控制玻璃下降。其中车身控制模块包括I/0采样模块、中央处理器和驱动模块。
安全气囊模块输出的信号是脉冲信号,正常状态下,气囊输出的信号为一个具有很短的低电平的脉冲信号;当碰撞发生后,产生一个长低电平脉冲信号,当车身控制模块判断该信号的低电平宽度大于预先设定的低电平宽度时,输出电机驱动信号。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车身控制模块对玻璃升降电机的控制,通过车身控制模块对碰撞信号进行处理,当发生碰撞后,由车身控制模块驱动四门玻璃升降电机下降,直到底端,从而提供一种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图1:碰撞落窗控制系统工作框图;
图2:车身控制模块框图;
图3:气囊输出信号及控制信号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全气囊模块;2-车身控制模块;3-玻璃升降电机;
4-I/0采样模块;5-中央处理器;6-驱动模块;
7-驱动芯片;8-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碰撞落窗控制系统由安全气囊模块1、车身控制模块2、和玻璃升降电机3组成,其中车身控制模块包括I/0采样模块4、中央处理器(MCU)5和驱动模块6,如图2所示。
目前安全气囊基本已经是整车的标准配置,并且碰撞信号都是由安全气囊模块1发出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安全气囊模块1输出信号通过串行数据传输线K-LINE传送给到车身控制模块2中,其中的I/O采样模块4进行处理,然后将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MCU5,MCU5判断是正常信号还是碰撞信号。
安全气囊输出的信号为周期为T,低电平持续时间为T1的脉冲信号,如图3所示,通常T1要低于50ms。MCU对信号处理后,并不做输出。当碰撞发生后,会产生一个长低电平信号,如图3所示,低电平宽度为T2,MCU对该信号进行分析,当分析到该信号的低电平宽度T2大于预先设定的低电平宽度T3时,输出一个有效信号,激活驱动模块6,驱动模块中的驱动芯片7输出端口输出信号控制继电器8动作,给电机提供电源,电机3控制玻璃下降,直到玻璃落到底为止,从而实现碰撞落窗的方案。
T3为MCU设置的门槛值,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选择不同的值,通常该值的取值为100-150ms,而T2通常可达到100-200ms。
采用上述系统在碰撞发生后,除了原有的自动开锁功能外,新增加自动降玻璃的控制,有利于受伤成员逃生和被成功营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6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手机开启的保险箱
- 下一篇:一种新型机动车用智能电动滑门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