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烯烃的聚合物胶乳的氢化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6671.6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潘勤敏;加里·伦佩尔;吴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朗盛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8/04 | 分类号: | C08F8/04;C08F36/02;C08C19/02;B01J3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张 英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烯烃 聚合物 胶乳 氢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溶于水的催化剂对以胶乳形式存在的基 于二烯烃的聚合物中的碳-碳双键进行选择性氢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聚合物内的碳-碳双键可以通过在一种催化剂的存在下用 氢气在一个有机溶液中处理该聚合物而成功地进行氢化。此类方法 在被氢化的双键中能够是选择性的,这样(例如)在芳香族的或环 烷的基团中的双键不被氢化并且在碳与其他原子例如氮或氧的之 间的双或三键不受影响。本技术领域包括适合于这些氢化的催化剂 的许多例子,包括基于钴、镍、铑、钌、锇以及钯的多种催化剂。 催化剂的适用性取决于所要求的氢化程度,氢化反应的速率以及这 些聚合物中存在或不存在其他基团,例如羧基和腈基。本领域中已 有很多专利和专利申请,如US-A-6,410,657、US-A-6,020,439、 US-A-5,705,571、US-A-5,057,581,以及US-A-3,454,644。
然而,多种基于二烯烃的聚合物、共聚物或三聚物是通过乳液 聚合法而获得,并且这些聚合物从聚合反应器中排出时为胶乳形 式。因此,非常希望直接氢化胶乳形式的基于二烯烃的聚合物,这 种方法在近十年越来越受关注。人们已做出很多努力来实现此种方 法。
迄今为止,最受关注的已经是用肼或肼的一种衍生物作为一种 还原剂,并同时用氧、空气或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来氢化C=C键。用 于饱和C=C键的氢源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而原位产生,在氧化还原反 应中还会形成二酰亚胺中间产物。
在US-A-4,452,950中,采用水合肼/过氧化氢(或氧)氧化还 原体系原位产生二酰亚胺来进行胶乳氢化。CuSO4或FeSO4被用作 一种催化剂。
US-A-5,039,737和US-A-5,442,009提供了一种更精炼的胶乳氢 化方法,该方法用臭氧处理氢化后的胶乳以破坏用二酰亚胺法在乳 液氢化过程中或胶乳氢化后形成的交联的聚合物链。
US 6,552,132B2披露了可以在胶乳氢化前、胶乳氢化过程中 或胶乳氢化后加入一种化合物来破坏采用二酰亚胺氢化路线的氢 化过程中形成的交联。该化合物可以从伯胺或仲胺类、羟胺、亚胺 类、氮杂苯类、腙类和肟类中选择。
US 6,635,718B2描述了在含有氧化价态至少为4的一种金属原 子(如Ti(IV),V(V),Mo(VI)和W(VI))的一种金属化合物作为 催化剂的存在下,用肼和一种氧化性化合物氢化以水性分散体形式 存在的不饱和聚合物中的C=C键的方法。
在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Vol.276,no.1-2,2004, 123-128和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Vol.96,no.4,2005, 1122-1125中,呈现了关于采用二酰亚胺氢化路线来氢化腈丁二烯 橡胶胶乳的详细调查,该调查包括检测氢化效率和氢化程度。已经 发现在胶乳颗粒的相之间和聚合物相内存在副反应,这些副反应产 生引发以胶乳形式存在的聚合物交联的自由基。采用自由基清除剂 未显示出任何有助于抑制凝胶形成的程度的证据。
虽然开发了用于减少这种交联的方法,但前述二酰亚胺路线仍 然遇到凝胶形成问题,尤其是在获得高氢化转变率时。因此,由于 所得氢化橡胶产物的宏观三维交联结构,它难以加工或不适于进一 步使用。
US-A-5,272,202描述了一种在钯化合物作为氢化催化剂的存在 下,用氢选择性地氢化一种不饱和含腈聚合物的碳-碳双键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使一种不饱和含腈聚合物的水性乳液经受氢化,并 且另外使用一种能够溶解或溶胀该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水性乳液与 该有机溶剂的体积比在1∶1至1∶0.05的一个范围内。将该水性乳液 与气态或溶解的氢接触而同时保持一个乳化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朗盛公司,未经朗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66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碳钢板、低碳钢铸坯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翼子板护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