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挡渣堰的真空铸锭用中间包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6699.X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刘海澜;王宝忠;张凤喜;高建军;徐太安;乔世章;崔成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161042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挡渣堰 真空 铸锭 中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铸锭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真空铸锭中间包。
背景技术
中间包是位于钢包和真空室之间用于钢液浇注的装置,用于真空铸锭的中间包 与冶金行业连铸机中间包不同,形状是圆筒形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真空室密封、 储存钢液、稳流等作用。
但是现有的中间包有如下的缺点:
向中间包浇钢液时,钢液的流动集中在包底,在钢液的表面形成的波动,会形 成卷渣。
钢液在中间包内停留时间短,温度分布不合理,且钢液中的夹杂物通过浇钢入 口易被钢水带入钢锭模内,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挡渣堰的真空铸锭用中间包,减少中间包浇钢侧 的液面波动,减少卷渣几率,增加钢液在中间包内停留时间,促进夹杂物上浮,形 成合理的温度分布场,提高钢锭的内部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挡渣堰的真空铸锭用中间包,其特征在于:在该中间包中设有挡渣堰, 在挡渣堰的底部设有过钢通道,中间包水口位于挡渣堰的一侧,浇钢入口位于挡渣 堰的另一侧,挡渣堰的高度大于钢液面。
在水口侧的中间包底面上设置有导流坝,该导流坝高于所述的过钢通道的上顶 面。
在该导流坝上,并远离中间包水口的一边开设泄钢孔,泄钢孔的底面和中间包 的底面为同一水平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中间包中设挡渣堰高出中间包液面,钢液仅从其底部通道流过,它可以阻止表 面回流,并使钢液湍动显著的部分集中在浇钢侧,下游形成流动较为平稳的熔池; 而导流坝则是砌筑在中间包底部具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可阻挡沿包底的流动,使 流动的方向转向上方。通过在中间包内设置挡渣堰和导流坝可以改善中间包钢液的 流动,减少中间包浇钢侧的液面波动,减少卷渣几率,增加钢液在中间包内停留时 间,促进夹杂物上浮,形成合理的温度分布场。
而且,还具备进一步净化钢液的精炼作用:中间包的精炼包浇钢侧和中间包水 口侧被一个下端开孔的挡渣堰完全分开,在精炼包浇钢侧,中间包内中上部钢水在 注钢流的影响下剧烈波动,钢渣混合,下部钢水相对纯净但也存在部分冲击带入的 夹杂物,浇钢侧在堰墙的保护下,钢水非常平静,当钢水经由挡渣堰底部孔隙进入 到中间包浇钢侧以后,在导流坝的作用下钢水由中间包底部向上部运动,带入的夹 杂物会跟着向上运动的钢液快速上浮去除,中间包浇入钢锭的钢是非常纯净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中间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挡渣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设有泄钢孔的导流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中间包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挡渣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的中间包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C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挡渣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的中间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带有挡渣堰的真空铸锭用中间包的结构是,在该中间包 中设有挡渣堰11,在挡渣堰11的底部设有过钢通道12,中间包水口14位于挡渣堰 的11的一侧,浇钢入口位于挡渣堰11的另一侧,挡渣堰11的高度大于钢液面9。 其中,该挡渣堰11的结构如图3所示,即该挡渣堰11是“门”型的挡渣堰11,该 挡渣堰11的下端两侧边延伸到中间包底面,在中间部位设有过钢通道12,在水口 14侧的中间包底面上设置有导流坝13,该导流坝13高于所述的过钢通道12的上顶 面。如图4所示,在该导流坝13上,并远离中间包水口14的一边开设泄钢孔15, 泄钢孔15的底面和中间包的底面为同一水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未经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6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