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玻璃安瓶切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7048.2 | 申请日: | 200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2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邵瑞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瑞轩 |
主分类号: | B67B7/92 | 分类号: | B67B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74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玻璃 切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对医疗或保健药品、饮品玻璃安瓶包装的简易切割器具。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使用小砂轮磨痕切割或敲击玻璃安瓶的开启方法,存在不易操作和极易造成安瓶不规则损坏、药品和饮品污染损失的问题,本发明对已公布的CN2442982Y(一种旋转式安瓶切割器)、CN87216214U(安瓶切割器)、ZL99247379.9(多功能安瓶切割器)、ZL200520028475.8(安瓶开启器)和ZL03276530.4(玻璃安瓶开启器)等类似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检索,对其不同程度存在实用性差、造价偏高、使用不便、市场进入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技术创新,使玻璃安瓶的切割开启成为一种简易安全、可随玻璃安瓶包装品一起配送的器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向医护人员及大众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简易、可随玻璃安瓶包装品一起配送、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廉的玻璃安瓶切割器,以克服背景技术的诸多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技术构造是由弧口砂刀、按压板和切割箱所组成,其技术原理就是利用原砂轮磨痕切割的方法,把切割玻璃安瓶的砂轮制作成弧口砂刀,刀口形成弧形刀刃和刀刃坡面,弧口砂刀镶嵌固定在按压板凹口中,按压板凹口上端左右两侧各有一凸起的滑轨,切割箱为正反和上下面通透、左右两侧面封闭的箱体,在切割箱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上下两端封闭、大小和按压板两侧凸起滑轨相符的滑槽,两个相同镶嵌弧口砂刀的按压板组装在切割箱内,按压板外侧面紧贴切割箱上下通透孔内壁,以稳定和控制按压板在切割箱内的滑动。
本发明的优点和用途:其优点可椐玻璃安瓶的不同规格制作相应的切割器,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切割安全简易,方便随玻璃安瓶包装品一起配送,由于是一种随玻璃安瓶包装品一起配送的简易切割器,可广泛适用于医护人员和大众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切割箱为长方体、拉开按压板时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长方体切割箱侧视图。
图3是切割箱为长方体时的按压板侧视图
图4是镶嵌弧口砂刀按压板侧视图。
图1-4中,1切割箱;2按压板;3弧口砂刀;4弧形刀刃;5刀刃坡面;6滑槽;7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发明的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
1、弧口砂刀(3)可利用原砂轮制作原理用模具一次性压制而成,其宽度应不小于按压板凹口内侧宽度,厚度应略小于按压板的厚度,弧形刀刃(4)弧口弧度可根据切割安瓶的圆形大小而确定,确保按下按压板后弧口砂刀与玻璃安瓶弧面有紧密接触,刀刃坡面(5)坡度可随弧口砂刀的厚度而定。
2、弧口砂刀(3)镶嵌在按压板(2)凹口时可用粘连及镶嵌等方法,以达到镶嵌稳固为目的。
3、切割箱(1)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其上下通透口径的厚度和宽度应与按压板厚度和宽度相一致;前后通透口径的宽度与按压板宽度相等,厚度应略大于按压板厚度,高度应大于要切割玻璃安瓶直径的一倍。
4、按压板形状可随切割箱形状进行改变,但按压板外侧面应紧贴切割箱上下通透孔内壁,以稳定和控制按压板在切割箱内的滑动。
5、按压板两侧的滑轨(7)与按压板一次模压完成,其位置居按压板凹口上端两外侧正中,长度以不超过按压板两侧面长度的四分之一为宜,大小、形状应与切割箱内的滑槽(6)相符。
6、切割箱内的滑槽(6)与切割箱一次模压完成,位置应居切割箱内两侧正中,形状、大小与按压板两侧的滑轨(7)相一致,长度与切割箱上下长度一致,把两个镶嵌弧口砂刀的按压板(图4)组装到切割箱内后,滑槽(6)上下两端封闭,以防按压板脱出切割箱。
7、按压板和切割箱材质可用塑料、木料、金属,以塑料材质最为简易和成本低廉,其制作方法可分别用模具一次性压制而成。
8、实际使用时,把安瓶顶端插入两个弧口砂刀的弧口里,轻轻按压两个按压板,使弧口砂刀压紧玻璃安瓶并旋转安瓶,在安瓶上切割出磨痕后拿出安瓶,握住安瓶两端轻轻一掰即可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瑞轩,未经邵瑞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0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