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息光栅制作中实时监测曝光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7608.4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1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昊;巴音贺希格;齐向东;唐玉国;孔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H1/04 | 分类号: | G03H1/04;G03F7/00;G02B7/18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树清 |
地址: | 130033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息 光栅 制作 实时 监测 曝光 方法 | ||
1.全息光栅制作中实时监测曝光量的方法,是通过在光栅基底 表面涂有光致刻蚀剂,在干涉场内曝光形成潜像光栅,通过监测潜像 光栅的衍射光的能量变化曲线监测曝光量;其特征在于:步骤一,配 备一套全息光栅曝光装置;包括记录激光器(11)、平面反射镜(12)、 空间滤波器(13)、准直反射镜(14)、第一调整反射镜(15)、第二调整反 射镜(16)和光栅基底(20);在记录激光器(11)的激光束传播方向的光轴 上置有平面反射镜(12),平面反射镜(12)与光轴成45°角安装;在平 面反射镜(12)的反射光的光路上置有空间滤波器(13),经过空间滤波 器(13)后形成球面波;在球面波传播方向放置准直反射镜(14),并且 准直反射镜(14)的焦点位置位于球面波波源点,球面波波源点的位置 在空间滤波器(13)的出口处,这样激光束经准直反射镜(14)后变为准 直光束;在准直光束区域放置第一调整反射镜(15)和第二调整反射镜 (16),该准直光束经过第一调整反射镜(15)和第二调整反射镜(16)反射 后分别变为第一束记录光(17)和第二束记录光(18),这两束记录光的 交汇区域形成了干涉场(19);在干涉场(19)内放置光栅基底(20),光栅 基底(20)的位置就是全息光栅的曝光位置;步骤二,配备一套精确控 制全息光栅曝光量实时监测装置;在步骤一所配备的全息光栅曝光装 置中又加入了监测激光器(21)、光栅基底上形成的潜像光栅(22)、光 电接收器(23)、数据处理系统(24)和显示器(25),形成了全息光栅曝光 量实时监测装置;监测激光器(21)的激光照射在潜像光栅(22)上,在 潜像光栅(22)的衍射光方向放置光电接收器(23),用以接收潜像光栅 (22)的衍射光,并且光电接收器(23)只对监测光波长敏感而对记录光 波长不敏感,光电接收器(23)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数据处理系统(24)处 理后在显示器(25)上显示衍射光的强弱变化曲线,利用该装置监测全 息光栅的曝光量,曝光量从显示器(25)上显示的潜像光栅(22)的衍射 光强弱变化得出;步骤三,潜像光栅的制备并进行曝光量的实时监测; 将涂有光致抗蚀剂的光栅基底(20)置入全息光栅曝光量实时监测装 置中干涉场(19)内光栅基底(20)的位置被曝光后,在光栅基底(20)表面 形成潜像光栅(22);该潜像光栅(22)在监测激光器(21)的激光束照射 下,产生的衍射光波被光电接收器(23)接收,并经数据处理系统(24) 处理后显示在显示器(25)上;利用该全息光栅曝光量实时监测装置对 潜像光栅(22)进行曝光全程实时监测,记录全程曝光量实时监测曲 线;步骤四,确定曝光截止点;观察显示器(25)记录的潜像光栅衍射 光能量变化曲线,当全程曝光量实时监测曲线达到全局最大值位置时 确定为曝光截止点,此时停止曝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6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