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损支撑剂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7649.3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80 | 分类号: | C09K8/8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采领域中的油、气井支撑剂,具体的说是涉及油田开采 领域中的油、气井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油田原油粘稠度大,岩层空隙率低,空隙连通性差,给采油工作带来 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原油收率以及采油速度,人们普遍采用支撑剂来提高岩 层空隙和空隙连通性。最初人们直接采用石英砂、陶粒砂等作为支撑剂,但是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和闭合应力,会产生大量碎片和细粉 砂,这些物质会堵塞裂缝从而降低裂缝的导流能力。因此目前人们通常在石英 砂、陶粒砂等支撑剂的基体上包覆一层或多层树脂膜,以提高支撑剂的抗破碎 能力。而支撑剂在由压裂液携带至岩层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剧烈的摩擦和碰 撞,使得支撑剂基体表面的包覆膜破损,最终导致支撑剂的抗破碎率降低。
此外,由于井下环境非常复杂,支撑剂表面的树脂膜会受到岩层中油、油 气、水、盐水,以及通常伴随的蒸汽、酸碱腐蚀性液体、微生物等的侵蚀,造 成基体包覆层的腐蚀、降解、脱落等,如何提高基体上基体包覆层的耐环境侵 蚀能力也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支撑剂具有基体包覆 层耐磨损性能差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磨损支撑剂,包括基体和基体 包覆层,所述基体包覆层是由树脂粘结剂经固化而成,所述树脂粘结剂中添加 有碳纳米管,其中所述树脂粘结剂与所述基体的重量比为0.1-15∶100,所述碳 纳米管占所述树脂粘结剂重量的0.1-5wt%。
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20nm,轴向长度为0.1-5μm。所述碳纳米管为单 壁和/或多壁碳纳米管。
所述基体平均粒径为0.3-1.2mm,优选平均粒径为0.45-0.85mm。
所述树脂粘结剂中还添加有固化剂,所述固化剂占所述树脂粘结剂重量的 5-30wt%。所述树脂粘结剂还包括增塑剂,所述增塑剂占所述树脂粘结剂重量 的1-30wt%。
所述树脂粘结剂还包括润滑剂,所述润滑剂占所述树脂粘结剂重量的 0.1-10wt%,所述润滑剂为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硬脂酸酰胺、乙撑双硬 脂酸酰胺、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树脂粘结剂与基体的重量比为2-10∶100,所述固化剂占所述树脂粘结 剂重量的10-20wt%,所述润滑剂占所述树脂粘结剂重量的2-5wt%,所述碳纳 米管占所述树脂粘结剂重量的0.5-1wt%,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型甲酸酯、脂肪 族二元酸酯、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塑剂占所述树脂粘结剂重量的 10-20wt%。
所述树脂粘结剂为酚醛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多聚甲醛、六亚甲基 四胺的一种或多种;或
所述树脂粘结剂为呋喃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苯磺酸、甲苯磺酸、二 甲苯磺酸的一种或多种;或
所述树脂粘结剂为环氧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脂肪族胺及其加成物、 叔胺及其盐、芳香族胺及其改性体、咪唑的一种或多种;或
所述树脂粘结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酰类、过 氧化酯类的一种或多种;或
所述树脂粘结剂为乙烯基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酰类、过氧化 酯类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在基体表面的基体包覆层中引入碳纳米管,且碳纳米管均 匀的分散于树脂层中。由于碳纳米管呈管状结构,树脂大分子通过物理键或拓 扑键的形式紧密的缠结于碳纳米管周围,并以每个碳纳米管为核心,向各个方 向排布,形成较规整的交联网络结构,即极大的提高了树脂粘结剂内部网络的 规整性,从而大大提高树脂粘结剂的强度和耐磨损能力。同时,由于碳纳米管 本身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抗冲击、耐酸碱侵蚀的特性,在复杂的岩层环境中不 易受到破坏,故以其为和核心的树脂粘结剂的强度和抗磨损性能得到了极大的 保障。
(2)此外,由于在树脂粘结剂基体包覆层中加入碳纳米管,使得树脂粘 结剂中高分子网络更加规整紧密,耐环境中的水分子或其它盐类离子侵蚀的能 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耐磨损支撑剂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6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