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8107.8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9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唐波;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张燕华 |
地址: | 10010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面 兼顾 偏置 碰撞 能量 吸收 装置 带有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上使用的被动安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车身结构的一种碰撞能量高密度、高效率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在国内生产的汽车,因为国内法规只要求50km/h的正面碰撞试验,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设计目标为国家正面碰撞法规(GB11551-2003)。但是其结构的偏置碰撞耐碰性能和对乘员的保护性能较差,很难通过欧洲ECE-R94法规的56km/h速度40%偏置碰撞的要求。其原因在于汽车车身前部变形吸能空间较小,车架主梁前部抗弯刚度弱,在碰撞过程中前纵梁易发生向上弯曲变形,前地板上翘,使车身前围、A柱及车身和乘员加速度大,严重影响了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腿部的伤害指标。随着中国汽车行业出口海外市场的需要,以及C-NCAP评价的要求,必须要提高汽车偏置碰撞安全性能。这种情况存在于目前国内生产的绝大多数汽车,其车身结构不适应汽车偏置碰撞安全性的需要,需要在车身前端安装正面兼顾偏置碰撞吸能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汽车,解决现有的汽车车身结构不适应汽车偏置碰撞安全性需要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设置在汽车车架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根吸能纵梁;
一根吸能横梁,横向连接所述两根吸能纵梁的前端;
两根支撑横梁,分别横向连接所述两根吸能纵梁,所述吸能横梁、两根支撑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间隔;
两根辅助吸能纵梁,分别纵向连接所述两根支撑横梁;
其中,所述吸能纵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吸能筋及多个引导孔,用于产生纵梁轴向压缩溃变。
上述的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中,所述吸能纵梁的上、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凹孔,所述吸能筋设置在所述凹孔中。
上述的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吸能筋对称设置在所述吸能纵梁的上、下端面,且位于所述两根支撑横梁之间及所述吸能横梁与所述支撑横梁之间。
上述的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引导孔设置在所述吸能纵梁的侧面,且由前端向后为直径依次减小。
上述的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吸能筋铆接于所述多个凹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车架前端设置有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所述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包括:
两根吸能纵梁;
一根吸能横梁,横向连接所述两根吸能纵梁的前端;
两根支撑横梁,分别横向连接所述两根吸能纵梁,所述吸能横梁、两根支撑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间隔;
两根辅助吸能纵梁,分别纵向连接所述两根支撑横梁;
其中,所述吸能纵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吸能筋及多个引导孔,用于产生纵梁轴向压缩溃变。
上述的汽车,其中,所述吸能纵梁的上、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凹孔,所述吸能筋设置在所述凹孔中。
上述的汽车,其中,所述多个吸能筋对称设置在所述吸能纵梁的上、下端面,且位于所述两根支撑横梁之间及所述吸能横梁与所述支撑横梁之间。
上述的汽车,其中,所述多个引导孔设置在所述吸能纵梁的侧面,且由前端向后为直径依次减小。
上述的汽车,其中,所述多个吸能筋铆接于所述多个凹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能有效地改善现有汽车车身偏置碰撞安全性能,通过撞击端吸能纵梁、辅助吸能纵梁以及未撞击端发生依次有顺序的金属塑性变形,高密度、高效率地吸收碰撞能量,能保证在一定的乘员生存空间内有效地降低车身和乘员的加速度,减轻汽车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对乘员的人身伤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吸能纵梁、吸能筋、引导孔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正面碰撞的变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40%偏置碰撞的变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吸能横梁
12、17-支撑横梁
13-引导孔
14-吸能筋
15-吸能纵梁
16-辅助吸能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8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机房电梯
- 下一篇:防震密封袋及其包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