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其数据感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8603.3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冠荣;郭伦嘉;陈良弼;范耀中;王恩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84/12 | 分类号: | H04W84/12;H04W24/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与其 数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根据感测 值的周期特性,动态调整传感器的侦测行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可应用于如森林生 态监测,工厂二氧化碳浓度的侦测,室内监测等。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无线传感器扮演重要角度,其用以感测数据、收集数据并回传。
在传统技术中,根据管理者所指定的感测频率(感测间隔),无线传感 器侦测环境变量并且回传数据。当感测间隔较长(感测次数较少),则较节 省能源但得到较少的感测数据;而感测间隔较短(感测次数较多),可得到 较多感测数据,但是却很耗电。这是因为,当无线传感器在进行感测或是 数据收发时,其耗电量非常大。而且,无线传感器通常使用电池当作它的 电源,受限于所处环境,使得它们难以被充电。
故而,如何节省无线传感器的耗电量便成为相当重要的议题。以目前 而言,无线传感器的省电机制着重于节省传输或感测的耗电量。但其成效 不明显。
有鉴于此,本案提出一个对无线传感器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趋势分 析,并利用所找出的数据周期特性,来动态调整无线传感器的探测行为(亦 即,要不要进行感测),以降低感测次数或数据传输次数,以节省无线传 感器的耗电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其方法,根据所感测的数据来建 立预测模型,在使用者允许的误差范围及信心水准下,以过去数据的统计 数值来回报给使用者,或者,以实际感测数据来回报给使用者。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一信息处理模块, 发出一感测指令;以及一信息收集模块,接收由该信息处理模块所传来的 该感测指令,以收集一原始数据并回传给该信息处理模块。该信息处理模 块找出该原始数据的一趋势以建立一预测模型。根据所建立出的该预测模 型,该信息处理模块更新该感测指令并传给该信息收集模块。该信息收集 模块根据该感测指令,以决定在一感测时间点是否要进行数据收集。如果 要,则该信息收集模块收集该原始数据并回传给该信息处理模块。如果不 要,则该信息处理模块根据过去的该原始数据以得到一预估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例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感测方法,包 括:发出一感测指令;根据该感测指令,感测一原始数据;找出该原始数 据的一趋势,以建立一预测模型;根据所建立出的该预测模型,更新该感 测指令;根据该更新后感测指令,以决定在一感测时间点是否要感测数据; 如果要,则感测该原始数据并回报给一使用者;以及如果不要,则根据过 去的该原始数据以得到一预估值,并回报给该使用者。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测模块122的操作流程图。
图3A显示将具有周期P的原始数据T进行分段的一个例子。
图3B显示将图3A的原始数据T进行分段后的结果。
图3C显示预测点与感测点的一例。
图3D显示预测点、感测点与检查点的一例。
图4显示信息收集模块110与信息处理模块120的操作流程。
图5A显示时域数据,而图5B则显示频域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收集数据并计算其周期性。接着,根据此周期性, 将所收集的数据叠合一起,以分析数据趋势,以决定在未来,哪些时间点 要收集(感测)数据,哪些时间不需要收集数据。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100包括信息收集模块110与信息处理模 块120。信息收集模块110包括:处理单元111、无线传感器112、执行模 块113与射频(RF)模块114。信息处理模块120包括:处理单元121、预 测模块122、数据库123与射频(RF)模块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8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