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出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9007.7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圣比古;谷川尚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A01K87/02 | 分类号: | A01K8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出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有配合部的振出竿,所述配合部对小径竿体相对于大径竿体的拉出状态进行维持。
背景技术
在这种振出竿中,为了构成配合部,在小径竿体的竿尾端的外周面形成有压接在大径竿体的竿前端的内周面的树脂涂料制的突起。
通过这样形成突起,水分能够在突起间移动,因此,具有如下优点。
例如,将小径竿体的竿尾端的外周面形成为平坦面,使外周面的整个面形成为与大径竿体的竿前端的内周面压接的状态。这样,水分浸入到相互压接的部位中,压接状态变得更加牢固,小径竿体不会从拉出状态恢复到原先的收纳状态,呈现出所谓的粘连状态。
对此,若形成突起,则即使存在水分的浸入,由于水分能够从突起之间移动消失,水分不会导致出现粘连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05626号公报(第0018、0019段,图1、3)
虽然上述配合部是具有这样的效果的结构,但是,由于突起是使作为相同材料的涂料固化而制成的,因此,若作为突起形成为具有过高硬度的结构,则欠缺柔软性。这样,必须适当地设定朝向相对侧的周面突出的高度,使其以适当的压力压接在相对侧周面上,这需要精密的尺寸管理,在制作上负担较大。
而另一方面,若通过富有柔软性的材料制作突起,则不需要精密的尺寸管理,也减轻了上述那样的制作负担,但是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压接力降低的情况,存在耐久性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出竿,该振出竿具有配合部,其即能够避免发生粘连现象,又能使制作负担少且耐久性好。
(结构)
技术方案1的特征在于,形成有配合部,该配合部能够维持将小径竿体相对于大径竿体拉出的状态,所述配合部由硬质突起和软质突起构成,所述硬质突起从所述大径竿体的内周面或所述小径竿体的外周面的至少某一侧的周面朝向相对侧的周面突出,所述软质突起由比所述硬质突起软质的材料形成,使所述硬质突起的向所述相对侧的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形成为与所述软质突起的向所述相对侧的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相同或比其低,其作用效果如下。
(作用)
即,作为突起,通过形成软质突起和硬质突起,不需要像仅形成硬质突起的情况那样,对突起的突出高度进行严格的管理。另外,与仅形成软质突起的情况相比,也不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
而且,软质突起压接在相对侧的周面上,在承受弹性变形力而产生挠曲的状态下,硬质突起与相对侧的周面接触,因此,呈现出软质突起的柔软压接状态,同时硬质突起能够发挥持久力,能够确保牢固的压接状态。
(效果)
其结果是,通过突起的形成,在维持能够防止由于水的附着而导致的粘连现象的结构的同时,在拉出小径竿体的状态下,通过软质突起能够稳定地变换到拉出状态,并且,通过硬质突起,能够牢固地维持拉出状态,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使所述软质突起的与所述相对侧的周面接触的截面积形成为比所述硬质突起的与所述相对侧的周面接触的截面积大,其作用效果如下。
(作用效果)
即,作为突起的截面积,由于软质突起一侧的面积较大,能够使作用在软质突起上的剪切应力及表面压力较小,即使形成软质的突起也能够确保耐久性。另一方面,虽使硬质突起一侧的截面积较小,但由于涂料自身的机械强度较高,因此,压接力不会变得过高,能够维持适度的保持力。
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软质突起由橡胶类涂料形成,所述硬质突起由不含有橡胶的涂料形成,其作用效果如下。
(作用效果)
即,由于作为软质突起使用橡胶类涂料,因此,在软质突起接触相对侧的周面时,能够减少打滑等,确实地维持接触状态。
而且,由于软质突起及硬质突起都是以涂料为原料的突起,因此,在突起形成位置设置开孔的遮蔽件,能够使通过喷涂涂饰方法形成突起的制作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配合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2表示在竿坯件的鼓出部上形成突起的状态,(a)是表示在精加工后的竿坯件上设置第1遮蔽带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从第1遮蔽带的上方喷涂通常涂料的状态的立体图,(c)是表示喷涂后形成有硬质突起,并且,设置第2遮蔽带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小径竿体
2 大径竿体
3 突起
3A 硬质突起
3B 软质突起
4 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9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乐卡地平与贝那普利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 下一篇:切断方法及线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