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点对点网络连通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9489.6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顾生华;钱姚锋;郑研;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松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点对点 网络 连通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实现点对点网络连通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普及到全世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上传或下载数据。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缓解服务器的压力,技术人员提出了点对点(Peer To Peer,P2P)网络。P2P网络是由许多个节点(peer)组成,P2P网络中的任一个节点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与其它节点相连。若将P2P网络中的节点抽象为点,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抽象为连线,则一个P2P网络可构成一张连通图。
然而,目前的P2P网络不能保证在每一时刻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或大部分节点(如95%以上的节点)构成一张连通图。因此,在P2P网络中广播某个消息时,部分节点将无法接收到该消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在广播消息时,通过服务器向所有节点发送该消息。该方法需要对所有节点进行遍历,当节点的数量较大时,不仅影响消息的广播速度,不能保证及时性,还耗费较多的服务器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点对点网络连通的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点对点网络的连通,以提高点对点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
一种实现点对点网络连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点对点网络中每一节点将自身的标识与该节点所有邻居节点的标识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每一节点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将所述每一节点中满足预设条件的节点作为第一节点,将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到满足预设规则的第二节点。
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比较模块,用于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与自身的所有邻居节点的标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控制模块,用于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自身连接到满足预设规则的第二节点。
一种点对点网络系统,包括: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的邻居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
第一节点,用于将自身的第一标识与自身的所有邻居节点的标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满足预设规则的第二节点发送连接请求以请求建立连接;
第一节点的邻居节点,用于连接第一节点;
第二节点,用于接收连接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使P2P网络中每个节点主动进行自我检测,通过判断自身标识与邻居结点的标识之间是否满足预设的条件来发现自身是否有可能处于孤岛,当满足预设条件,即可能处于孤岛时,主动请求与邻居节点以外的节点建立连接,来减少自身成为孤岛的可能,使整个P2P网络连通,以提高P2P网络的消息的广播速度,保证及时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2P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通P2P网络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到拒绝连接时连通P2P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到同意连接时连通P2P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的主要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令点对点网络中每个节点主动进行自检,通过判断自身的标识是否是邻居节点中的最小标识,来确定自身是否有可能处于孤岛,其中孤岛是指该节点无法直接或间接的与P2P网络中的根节点连接。当某个节点发现自身可能处于孤岛时,主动请求与邻居节点以外的节点连接。这样可以使除根节点以外的每个节点均与小于自身标识的节点连接,这样除根节点以外的每个节点都有指向根节点的一条路径,则所有节点所在的P2P网络构成了一张连通图,以提高P2P网络的消息的广播速度,保证及时性。
优选实施例中将根节点定为P2P网络中标识最小的节点或为P2P网络中标识最大的节点,该节点通常为服务器。某个节点的邻居节点是指与该某个节点有连接关系的节点。除根节点以外的每个节点都固定配置有根节点的标识。本实施例中将节点的MAC地址作为节点的标识,以唯一标识每个节点,并且通过该标识可与相应的节点通信。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P2P网络系统包括根节点101和若干个其它节点。其它节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其它节点包括第一节点102、第一节点102的邻居节点103和第二节点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9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震动波转换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三元对等鉴别的可信网络连接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