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搓板式下料落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0578.2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8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高川;宋善坤;刘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1/24 | 分类号: | B65B61/24;B65B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7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下料落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下料落壳装置,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用于中药丸塑壳 多针蘸蜡机上的搓板式下料落壳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中药大蜜丸是中成药的主要剂型,有其独特的疗效,深受广大 患者的欢迎。其中用蜡壳包装的药丸保质期可达三年之久。目前这种大蜜丸蜡 壳包装生产方式仍以手工为主,包括扣壳、蘸蜡等。这种手工作业方式生产效 率低,劳动强度大,特别是需要用针孔塑壳才能进行手工沾蜡,影响药丸的密 封和保存,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中药丸蘸蜡包装的难题。
发明内容和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搓板式下料、落壳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该装置 可以适应无针孔塑壳蘸蜡,提高中药丸的密封效果和保质期,实现了中药丸包 装蘸蜡机械化,下料、落壳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 动强度,为中药生产现代化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新型搓板式下料 落壳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蘸蜡机针盘(1)的垂直上方,落壳装置箱体(2)上 装有上搓板(3)、固定导向板(4)、下搓板(5)、及直线运动机构(6)、(7)、 (8)。中药大蜜丸塑壳(13)经过输送带落入落壳装置箱体(2)内的上搓板(3) 上,上搓板(3)在固定导向板(4)的正上面且平面相接,下搓板(5)在固定 导向板(4)的正下面且平面相接,上搓板(3)和下搓板(5)相对于固定导 向板(4)做有各自规律的往复水平移动。通过上搓板直线运动机构(6)的驱 动,上搓板(3)上的锥孔与固定导向板(4)上的通孔中心重合时,装有中药 大蜜丸的塑壳(以下简称塑壳)落入固定导向板(4)上的通孔中,由于此时通 过下搓板直线运动机构(7)驱动,下搓板(5)板面上的孔中心偏心于固定导 向板(4)的通孔,挡住了塑壳(13)的下落,塑壳留在了固定导向板(4)板 的通孔中,再通过下搓板直线运动机构(7)的驱动,下搓板(5)板面上的孔 中心与固定导向板(4)板面上的通孔重合时,塑壳(13)下落并经过导向套(10) 落入蘸蜡针盘(1)上的花瓣型沾蜡针(12)中,而此时又通过上搓板直线运动 机构(6)的驱动,上搓板(3)上的锥孔中心又偏心于固定导向板(4)板面上 的通孔,再次挡住了板上面塑壳(13)的下落,完成了一个塑壳的下落过程。 即:固定导向板4的通孔内只能存有一个塑壳(13),并遵守“上开下档、下开 上档”的下落规律,防止了卡壳问题的出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该装置可以适应无针孔塑壳蘸蜡,提高中药丸的密封效果和保质期,实现 了中药丸包装蘸蜡机械化,下料、落壳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 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中药生产现代化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条件。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蘸蜡机针盘 2、落壳装置箱体 3、上搓板 4、固定导向板
5、下搓板 6、上搓板直线运动机构 7、下搓板直线运动机构
8、布壳板套 9、导向板 10、导向套 11、三角形挡条 12、蘸蜡针
13、塑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05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